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2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化学   2599篇
晶体学   192篇
力学   317篇
综合类   106篇
数学   530篇
物理学   18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The mix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of upward molten salt flow in a vertical annular duct is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of mixed convection are measured under Reynolds number 2,500–12,000 and inlet temperature 300–400 °C, and Nusselt number of molten salt flow with cooled inner wall monotonically increases with buoyancy number. The mixed convection is further simulated by low-Reynolds number k-ε model and variable properties, and the heat transfer tendency from numerical results agrees with that from experiments. At low Reynolds number, the natural convection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xed convection. As the buoyancy number rises, the thickness of flow boundary layer near the inner wall increases, while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remarkably rises, so 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of mixed convec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due to turbulent diffusion.  相似文献   
93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Ag(4,4′-bpy)][Ag2(H3btc)(H2btc)(4,4′-bpy)2].3H2O}n(1)(H4btc=联苯-2,2′,4,4′-四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122 51(6)nm,b=1.554 01(8)nm,c=1.774 59(9)nm,β=91.641 0(10)°,V=2.830 8(3)nm3,Z=2,Dc=1.764 g.cm-3,μ=1.113 mm-1,F(000)=1 508,R1=0.045 0,wR2=0.086 2(I>2σ(I))。在1中,一维线性[Ag(4,4′-bpy)]+阳离子链包含在一维{[Ag2(H3btc)(H2btc)(4,4′-bpy)2]-阴离子双链与游离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组装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中。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33.
木质素作为一种大量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木质素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木质素资源利用的研究状况,简要介绍了木质素利用的两种方式:大分子形式利用以及液化降解利用。重点介绍了木质素液化降解制备生物油及酚类化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液化降解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当前木质素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木质素利用的研究方向,展望了木质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4.
李贵贤 《分子催化》2012,26(2):116-120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Ni/HY催化剂,用BET、XRD、TEM、TPR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硝基化合物液相加氢合成苯胺类化合物反应中.结果表明,Ni/HY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0.5 h后,硝基化合物的转化率和苯胺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均高达99.0%以上.该催化剂能储存于150℃以下的空气气氛中,活性组分分散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935.
以四苯硼酸钠与盐酸西布曲明生成的离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研制了盐酸西布曲明传感器。试验表明:盐酸西布曲明聚氯乙烯(PVC)膜传感器对盐酸西布曲明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电位响应特性。在pH 5的溶液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6~1.0×10-1mol.L-1,斜率为50 mV.pc-1(26℃),检出限(3S/N)为5.62×10-7mol.L-1。将电极用于药物中盐酸西布曲明含量的测定,测得回收率为97.3%~10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2%。  相似文献   
936.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锰配合物[Mn(ADB)(phen)(H2O)2]n(1)(H2ADB=偶氮苯-4,4′-二甲酸,phen=邻菲啰啉),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等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62 00(13)nm,b=0.915 30(15)nm,c=1.826 2(2)nm,α=88.467(3)°,β=84.145(2)°,γ=77.542(2)°。配合物1的中心锰离子是六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结构,偶氮苯-4,4′-二甲酸连接相邻的锰离子形成了一维"之"字链,进而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937.
使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以二乙基锌(DEZn)和H2S作为前驱体在硅表面原子层沉积ZnS的初始反应机理.ZnS薄膜的原子层沉积包括2个连续的"半反应":即DEZn与H2S"半反应".研究显示:DEZn与H2S"半反应"都经历了一个C2H6消去过程.通过对比在单硫氢基及双硫氢基硅表面上的反应,发现邻位硫氢基的存在有利于前驱体分子的吸附并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这意味着双硫氢基硅表面上的反应是能量上更有利的反应.另外,也发现DEZn"半反应"比H2S"半反应"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938.
利用亲核加成逐步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芘标记的聚醚胺(pePEA),并将其用于修饰多壁碳纳米管;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pePEA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并利用热重分析测定了聚醚胺的负载量.结果表明:聚醚胺对多壁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包覆作用,包覆层厚度约为1nm,复合物中聚醚胺的质量分数为20.4%.与此同时,多壁碳纳米管/聚醚胺复合物可在水中稳定地分散,分散液放置3周不分层,无聚集现象发生,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39.
D Zang  M Yan  P Zhao  L Ge  S Liu  J Yu 《The Analyst》2012,137(18):4247-4253
Novel fenvalerate double-sided hollow molecularly imprinted microspheres (fenvalerate-DHMIMs) were fabricat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mesoporous silica microspheres (MSMs) in this paper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fenvalerate-DHMIM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quenching effect of fenvalerate on the luminol-H(2)O(2)-NaOH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a new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fenvalerate by a highly selective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The traditional flow-through cell was replaced by a novel Y-shaped column. The chemiluminescence intensity was linear with fenvalerate concentration over the range of 5.0 × 10(-8) to 2.0 × 10(-5) g mL(-1)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2.2 × 10(-8) g mL(-1).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2.0 × 10(-6) g mL(-1) fenvalerate was 1.4% (n = 11).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fenvalerate in real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94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H6P2W9Mo9O62.24H2O催化剂,并用UV-Vis、FT-IR和TG-DTA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微波促进30%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几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为:n(环己酮)∶n(过氧化氢)∶n(草酸)∶n(催化剂)=100∶400∶1.25∶0.25,反应温度100℃,微波辐射功率400 W,反应时间3.5 h,己二酸产品的收率达87.33%,纯度可达99.7%。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后含催化剂的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催化产率降低,重复使用5次收率降低为45.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