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640篇
化学   1274篇
晶体学   64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244篇
物理学   9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 new decoupled two-gird algorithm with the Newton iteration is proposed for solving the coupled Navier-Stokes/Darcy model which describes a fluid flow filtrating through porous media. Moreover the err...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磁共振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提升精神疾病患者海马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效果,本文分别使用结合了BLADE技术的BLADE T2WI TSE、BLADE T2WI FLAIR及传统T2WI TSE、T2WI FLAIR四种序列,对47例精神疾病患者和美国放射学院(ACR)标准模体在3.0 T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上分别进行常规海马斜冠状位扫描和ACR标准检测.患者的磁共振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运动伪影、搏动伪影、颗粒度、海马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模体图像通过识别图像的钻孔阵列和轮辐的数目,半定量评价各序列的高对比空间分辨力(HCSR)和低对比物体探测能力(LCD).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序列,结合BLADE技术的序列能够明显改善海马磁共振图像的运动伪影、搏动伪影(p<0.001),提高图像质量(p<0.05);但在图像颗粒度方面,传统序列表现更优(p<0.001).ACR模体半定量分析显示,结合BLADE技术序列与传统序列相比,在LCD检测方面结果更优、在HCSR检测方面结果相同或略逊.本文推荐将BLADE技术应用于不合作的精神疾病患者海马的MRI检查.  相似文献   
53.
郭丰艳  邵俊  孟君 《化学教育》2018,39(20):11-15
根据我院化工专业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围绕以评促学、以评助教,构建了LDI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从3个环节(理论学习、课内实验、创新实践)、4个维度(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内实验与创新实践、期末考试)入手,将评价内容分为多个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并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该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54.
对炭泡沫为支撑骨架的氧化硅气凝胶(SiO2/炭泡沫)和碳化硅(SiC/炭泡沫)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RD、SEM、激光导热仪、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物相、微观结构、热学及力学性能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炭泡沫与原炭泡沫相比,具备更高的抗压强度(14.95 MPa)和更低的室温热导率(0.44 W·m-1·K-1).SiC/炭泡沫材料则保持了较高的抗压强度值(14.66 MPa),其在 1 200 ℃下具备极低的高温热导率(2.18W·m-1·K-1).热重分析表明,SiC/炭泡沫在氧化氛围中到610 ℃才发生质量的损失,而内部炭发生完全烧蚀的温度高达844 ℃,这表明该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远好于纯的炭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55.
柯钧  邵华武 《合成化学》2013,21(5):561-564
以甲基-2,3,4,6-四-O-苄基-α-D-吡喃型半乳糖为起始原料,通过对1-位和2-位进行结构修饰,6-位选择性脱除苄基后,再引入保护基Ms(或Ts)制得3,4-二-O-苄基-6-磺酰基(或对甲苯基磺酰基)-α-D-吡喃型半乳糖衍生物(2a~2f);在AcOK/DMSO体系中于80℃反应24 h,2发生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4,6-脱水-α-D-吡喃型半乳糖衍生物,产率78%~88%,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HR-MS表征。  相似文献   
5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镉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镉的含量。以1.0 g·L-1硝酸铅溶液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950℃,原子化温度为1 900℃。镉的进样量在0.05~0.2 ng之间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15 ng。应用此法分析了海产品样品,加标回收率在60.0%~90.0%之间,测定结果与液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7.
综合ZnO-Al2O3-SiO2系和锗酸盐玻璃陶瓷的优点,采用熔融-晶化法首次制备了Ho3+/Yb3+共掺以ZnAl2O4为主晶相的ZnO-Al2O3-GeO2-SiO2系玻璃陶瓷。因[GeO4]四面体和[SiO4]四面体都是玻璃网络形成体,讨论了GeO2取代SiO2对玻璃陶瓷样品硬度及发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GeO2的取代量为10.55%(w/w)时,玻璃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在980 nm泵浦光的激发下,发现强的绿色(546 nm)和弱的红色(650 nm)上转换发光,并研究了不同Ho3+/Yb3+掺杂比对样品上转换发光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当Ho3+/Yb3+掺杂比为1:11(n/n)时样品荧光强度最强,在绿色上转换发光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选择3种典型煤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脱灰和添加含Fe、Ca、Na等金属盐,研究煤热解过程中金属离子对含氮气相产物析出特性的影响以及与煤种和温度的交互关联。结果表明,脱灰煤HCN和NH3的产率均比原煤样下降,而随温度的升高HCN的产率逐渐增大,NH3的产率则先增加后减小,在800℃有最大值。金属离子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含氮气相产物析出的催化作用不同;Fe和Na抑制中等变质程度煤HCN的析出,而对低变质程度煤起促进作用,Ca则对HCN的析出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NH3的形成,3种离子均对中等变质程度煤有抑制作用,而对低变质程度的煤则有促进作用。不同金属离子对HCN和NH3析出的催化作用均有一定的范围。煤热解时含氮气相产物的析出是煤中固有多种金属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通过环境友好的葡萄糖模板法和改进的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铜纳米线(PDMS/CuNWs)复合薄膜, 其采用的“类夹心结构”有效解决了铜在空气中易氧化进而导致电导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同时获得了具有优异电磁屏蔽和光热转化性能的双功能轻质柔性复合薄膜. CuNWs面密度为1.6 g/cm2的复合薄膜在重复弯折1000次后性能保持率最高可达99.07%; CuNWs面密度为2.4 g/cm2的复合薄膜在X波段下总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0.1 dB, 屏蔽效率达到99.9%; 同时, 在2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下, 复合薄膜在仅加热15 s后其表面温度高达211.2 ℃, 具有十分快速的光热响应和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O3在完整和具有氧空位的CuO(111)表面吸附的吸附位、吸附结构、吸附能和电子转移情况,比较了O3在完整表面和具有氧空位的表面分解的路径和能垒,分析了氧空位和表面吸附氧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完整CuO表面,O3分子通过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表面结合,吸附能最高为-1.22eV(构型bri(2))。O3在具有氧空位的CuO表面均为化学吸附,吸附能最高为-2.95eV(构型ovbri(3)),显著高于完整表面的吸附能。O3吸附后,Cu吸附位的电荷密度减小,O3中的O原子附近的电荷密度显著增强,电荷从CuO表面转移到O3,并形成Cu-O离子键。O3分解后形成了超氧物种,提高了表面的氧化活性。在完整表面,以构型bri(2)为起始构型的路径反应能垒最低,为0.52eV;O2*在完整表面的脱附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0.42eV,形成氧空位的O2*脱附能为2.06eV。在具有氧空位的表面,O3分解的反应能垒为0.30eV(构型ovbri(1))和0.12eV(构型ovbri(3)),均低于完整表面的反应能垒;分解形成的O2*的最低脱附能也低于完整表面,为0.27eV。可见,氧空位的形成提高了吸附能,降低了反应能垒,使O3分子更容易吸附在CuO表面,并加快了O3的催化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