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4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907篇
化学   2234篇
晶体学   122篇
力学   276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531篇
物理学   14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表面改性对CeO2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面改性对CeO2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CeO2粉末颗粒表面进行了改性。未改性和改性的纳米氧化铈用粉体综合性能测试仪、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测试仪、X射线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能提高纳米氧化铈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减小比表面积和团聚,同时也对CeO2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2R,4R)-2-N-tert-butyloxycarbonyl amino-4,5-epoxido-valeric acid methyl ester 8,which is the key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2′S,2R)-3-trans-nitrocyclopropyl-alanine,was first accomplished.  相似文献   
73.
宋玉民  芦小林  唐慧安  秦淑琪 《化学学报》2006,64(14):1451-1455
合成了新的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及其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UV, DTA-TG和13C 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配体羧羰基脱质子后与金属离子配位, 2位氧原子也与金属离子配位, 配合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配位水, 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类型. 同时, 研究了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稀土配合物对质粒DNA的切割作用. 结果表明: 铕的配合物对DNA的切割较明显, 且当配合物浓度增加时, 质粒DNA的超螺旋构型逐渐减少, 而缺刻、开环型构型逐渐增多. 在相同条件下, Eu(III)离子对质粒pBR322DNA几乎没有切割作用; 配体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对质粒pBR322DNA也有切割作用, 但配合物EuL3对质粒pBR322DNA的切割作用明显强于配体, 表明稀土离子Eu(III)与配体生成配合物后有较好的协同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74.
自从1982年Otsu[1]等提出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以来,这类化合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使用引发转移终止剂的聚合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个重要方法.引发转移终止剂又分为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和光引发转移终止剂两种.热引发转移终止剂除了三苯甲基偶氮苯外[2],均是六取代乙烷类化合物[3~7];而光引发转移终止剂则一般是一些含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基团的化合物,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对苯二甲酯(XDC)、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EDC)、双(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相似文献   
75.
提出一种利用萃取法间接测定Lewis碱性萃取剂碱度的简便方法, 选择常用的Lewis碱性萃取剂TOA/正辛醇和TRPO/煤油, 测定了其碱度, 为今后络合萃取剂的选择及其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6.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人血清白蛋白(HSA)的重点技术,而白蛋白的纯化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转基因猪血中纯化rHSA的一种新方法,即热乙醇沉淀与多级色谱分离相结合的rHSA纯化方法。热乙醇沉淀法可从猪血浆中获得rHSA粗提取液,此时rHSA的纯度可达69.5%,回收率达51.3%。进一步采用多级色谱分离法,即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得到rHSA的最终纯度约为100.0%,总回收率为41.1%。该方法为从转基因猪血浆中大规模纯化用于临床和生化研究的高纯度rHSA提供可能,同时也为rHSA替代HSA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冠醚酮酸和烷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PPA存在下,由B15C5和DB18C6同过量的二羧酸发生酰化作用,得到酮酸1a~e和3a~c。再把所得相应的酮酸1a~e和3a~c利用黄鸣龙法制得4'-(ω-羧基多亚甲基)苯并-15-冠-5(2a~e)和4',4'(5')-二(ω-羧基多亚甲基)二苯并-18-冠-6(4a~c)等一系列ω-冠醚酮酸。  相似文献   
78.
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玉梅  傅滨  覃兆海 《有机化学》2005,25(7):751-762
综述了近年来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不同类型芳基-芳基偶联反应的特点、机理和应用, 尤其是对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偶联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79.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vesicles based on a reactive block copolym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esented in this communication is a novel hybrid vesicle with a cross-linked polyorganosiloxane wall based on a new reactive 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oxide)-block-poly(3-(trimethoxysilyl)propyl methacrylate) (PEO-b-PTMSPMA), which was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he vesicles were prepared first by self-assembly of the block copolymer in a selective solvent, and then the PTMSPMA block was subjected to hydrolysis and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to fix vesicle wall in the presence of triethylamine as a catalys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MR, and light scattering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vesicles.  相似文献   
80.
A series of Mo-impregnated Hβ samples, with MoO3 loading in Hβ zeolite in the mass fraction range of 0. 5%-6.0%,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D and IR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ir structures. Mo/Hβ sampies‘ crystallinity almost linear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MoO3 loaded, The IR spectra and XRD patterns suggest that the progressiv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Hβ zeolite structure is caused by increasing Mo loading in (MoO3 Hβ zeolite). During the calcination, Al2(MoO4)3 formed from the dealumination of Hβ zeolite, causes the substantially partial breakdown of the zeolite framework when the Mo loading in MoO3 Hβ is relatively hi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