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4篇
  免费   3178篇
  国内免费   2530篇
化学   12503篇
晶体学   251篇
力学   1054篇
综合类   177篇
数学   1812篇
物理学   673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615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788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668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861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027篇
  2013年   1327篇
  2012年   1584篇
  2011年   1579篇
  2010年   1107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233篇
  2007年   1041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843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iO2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高、化学性质稳定、折射率高等特性,因而在光催化、陶瓷、涂料、化妆品及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近年来,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以及空心和介孔TiO2胶体颗粒的出现,使TiO2材料增添了许多独特的优异性能,相应研究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972.
刘朋  陈洪霞 《人工晶体学报》2021,50(8):1444-1451
多齿配体2-咪唑乙酸(Hima)、4,4'-连吡啶分别与金属盐Pb(NO3)2和AgNO3反应,得到[Pb2(4,4'-bipy)(ima)(NO3)3]n(1, 3D framework)和[Ag4(4, 4'-bipy)3(ima)2(NO3)2(H2O)2]n(2, 3D framework)两个配位聚合物。根据配位聚合物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这两个配位聚合物荧光性质等物理化学性能。配位聚合物1在最大激发波长(λex=346 nm)激发下,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为552 nm,配位聚合物2在最大激发波长(λex=369 nm)激发下,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44 nm。这可能是由于金属和配体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LMCT)。  相似文献   
973.
Yaxu Chen  Peng  Xiaoming  Guan  Lei  Wang  Xin  Jin  Hongzhe  Xiong  Xuejia 《Crystallography Reports》2021,66(6):970-976
Crystallography Reports - Three new coordination complexes, [Mn(L)(H2O)4⋅(H2O)3]2 (1), [Mg(L)(H2O)4⋅(H2O)3]2 (2), and [Cu(L)(phen)⋅(H2O)4]2 (3) (H2L =...  相似文献   
974.
基于DIGNET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IGNET自组织聚类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考虑到多传感器系统测量多个参量的特点,用并行的子网络结构代替中间隐层,实现了基于决策层的信息融合目标识别。利用仿真数据对基于DIGNET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数据正确分类率高和抗噪能力强等优点,有效地实现了融合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前视红外和可见光双传感器目标跟踪系统的数据融合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5.
用锌有机源和CO2/H2混合气源PECVD沉积ZnO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等离子体作用下,以CO2/H2混合气为氧源,Zn(C2H5)2锌为锌源,在单晶硅上生长出高度择优取向的氧化锌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薄膜为六方结构,c轴高度择优;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晶粒是有规律地按六方排布,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较小;从光致发光谱还发现在380 nm处有非常强的紫外峰。  相似文献   
976.
提出了一种相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从位标器陀螺仪输出的钟形光电脉冲信号峰值点的位置并以其为时间基准点进行相位测量,并可判断被测两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超前滞后关系.针对在现场中的干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该方法电路简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977.
Viral infections pose a persisten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relentless epidemic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has become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with millions of infections and fatalities so far. Traditional approaches such as random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lead compounds by organic synthesis have become extremely resource- and time-consuming. Various modern innovative methods or integrated paradigms are now being applied to drug discovery for significant resistance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drug proces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newly emerging antiviral strategies, including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 (PROTAC), ribonuclease targeting chimera (RIBOTAC), targeted covalent inhibitors, topology-matching design and antivir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Prof. Dr. Erik De Clercq,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expert in the antiviral drug research field,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anniversary.  相似文献   
978.
979.
张德春  李鹏  梁森  杨翊仁 《力学学报》2020,52(2):431-441
板壳结构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能量采集等诸多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悬臂壁板倒置于轴向气流中并在壁板周围流场中设置刚性壁面可有效地调控壁板的失稳速度, 是俘能器优化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针对刚性壁面作用下亚音速气流中倒置悬臂壁板的失稳机制仍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本文以受限亚音速气流中倒置的二维悬臂壁板为对象, 以理论分析及风洞实验为手段, 研究了单侧刚性壁面效应对倒置悬臂壁板静态失稳特性的影响规律. 在理论分析中, 首先应用镜像函数法来处理壁面约束条件, 基于算子理论研究获得了以Possio积分方程为表征的壁板气动力, 壁面效应实际表征为一包含移位Tricomi算子的复合算子; 然后将壁板失稳方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定区间上的函数逼近问题; 最后, 依据Wererstrass定理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该最优函数, 以获得系统的失稳临界参数. 在试验研究中依据压杆稳定原理设计了壁板静态失稳的测试方法并完成了风洞实验.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壁板会发生发散(静气动弹性)失稳, 临界动压随壁板与壁面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无壁面情况); 通过理论与风洞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验证了本文气动力及理论分析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针对倒置悬臂壁板结构的气动弹性失稳问题,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涉及系统方程的离散及特征值求解问题, 而是将其转化为了定区间上的函数逼近问题进行求解, 这为弹性结构静气动弹性失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0.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物理演示实验以直观、形象地演示物理现象为课程特色,可有效提高学员对物理规律、物理本质的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并引起学员的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可促进学员科学素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