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1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61篇 |
晶体学 | 73篇 |
力学 | 63篇 |
综合类 | 26篇 |
数学 | 167篇 |
物理学 | 48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量子化学的 DFT 理论,对 MOVPE 生长 GaN 薄膜的表面初始反应机理进行研究。通过计算GaCH3和NH3在GaN(0001)-Ga面的4种吸附位的能量曲线发现,GaCH3在各吸附位的吸附能差值不大,因此容易在表面迁移;而NH3在各吸附位的吸附能差值较大,最稳定吸附位为Top位,迁移到其他位置需要克服较大能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NH3和 GaCH3为表面生长基元,在GaN(0001)-Ga面连续生长,最终形成环状核心的二维生长机理:在环状核心形成过程中,第1个GaN核生长需要3个NH3和1个GaCH3,可表示为Ga( NH2)3。第2个GaN核生长可利用已有的1个N作为配位原子,故只需2个NH3和1个GaCH3。2个GaN核可表示为( NH2)2 Ga-NH-Ga( NH2)2。第3个GaN核生长可利用已有的2个N作为配位原子,故只需要1个NH3和1个GaCH3。3个GaN核构成环状核心,可表示为Ga3( NH)3( NH2)3。后续的生长将重复第2个核和第3个核的生长过程,从而实现GaN薄膜的连续台阶生长。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从推广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偏振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表达式。并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GSM)光束为例,研究了湍流对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上点,湍流介质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趋于最大值的速度越快,达到的最大值越小;光斑越大,偏振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离光源越远,在光斑增大的过程中,偏振度所达到的极大值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与光源相同的偏振度不变。对于轴外点,一个固定的z,光的偏振度随着离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最终等于零。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得越缓慢;光斑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下降得越快。 相似文献
36.
用二维光学多道分析仪研究了低气压表面波型微波感耦氬等离子体的光谱辐射特性?鼳bel反演后,得到了在各种气压和微波功率下等离子体辐射光强和激发温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讨论了此等离子体的激发机理。 相似文献
37.
一种改进的图像快速去雾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雾霭天降质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保真度,基于暗原色先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快速去雾方法.针对原方法运算时间过长的问题,在保证去雾效果的前提下,利用快速双边滤波方法代替软件抠图修复透过率图,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量和复杂度,处理时间仅为原方法的5%,满足了一般工程上的实时性要求.针对去雾处理后的图像亮度降低、颜色较实际场景偏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增强的方法,自适应地增强了图像的亮度,并对局部由于雾浓度过高而造成不清晰的区域,进行了对比度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复原出雾天场景的对比度和真实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户外成像系统在恶劣天气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早期诊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建立了一种鉴别这两种病害的方法。试验将150片小麦叶片(健康叶片、条锈病潜育叶片、条锈病发病叶片、叶锈病潜育叶片、叶锈病发病叶片各30片)分为5类,扫描获得近红外光谱,建立小麦叶片DPLS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原始光谱数据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在4 000~8 000 cm-1范围内,当利用不同建模比建模时,建模集的平均识别率为96.56%,检验集的平均识别率为91.85%,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当建模比为2∶1、主成分数为10时,模型识别效果较好,建模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7.00%,检验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6.00%。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早期诊断的定性鉴别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高纯度烟草过氧化物酶(TOP I)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换吸附脱色及柱层析新技术,成功地从烟叶中分离和纯化了一种烟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TOP I),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光谱特性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得TOP I分子量为21888.5,等电点pI为3.5;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TOP I为一含血红素的酸性蛋白酶。光谱学分析揭示,在402nm处有一典型的Soret带,在498和636nm处有特征吸收峰(α,β带),酸度和变性剂对TOP I在紫外可见区的特征吸收峰均产生一定的影响,TOP I的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说明TOP I分子中含有Trp残基和Tyr残基以及其自身的独特的光谱学特性。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