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化学   1087篇
晶体学   115篇
力学   131篇
综合类   80篇
数学   231篇
物理学   10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We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 single interacting quantum dot with two energy levels tunnel-coupled to two electrodes using nonequilibrium Green function method and Hartree-Fock decoupling approximation. In the case of asymmetric tunnel-couplings to two electrodes, for example, when the upper level of the quantum dot is open for transport, whereas the lower level is blocked, our calculations predict a strong asymmetry for the heat (energy) curr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quantum dot system may act as a thermal rectifier in this specific situation.  相似文献   
992.
用聚乙二醇(PEG)定点修饰天花粉蛋白(TCS), 并比较了修饰前后TCS的生物活性、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等诸多性质. 选择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位点KR173-174进行定点突变, 并将所构建的突变体TCSKR173-174CG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 通过该突变体第173位引入的半胱氨酸残基进行PEG定点修饰. 通过比较研究, 分析所构建的PEG修饰型TCS的DNA酶活性、致核糖体失活活性、免疫原性、急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所构建的突变型TCS(mTCS)的活性与野生型TCS(wTCS)活性几乎相当, 而免疫原性已显著降低. PEG修饰型TCS虽有活性下降, 但其免疫原性、急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质得到显著提升. 表明通过基因工程及化学修饰方法改造TCS是可行的, 所构建的突变型及PEG修饰型TCS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沉积压力对磁控溅射纳米硅薄膜结构和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射频(RF)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氢化纳米硅薄膜,研究了沉积压力(4~9 Pa)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及四探针电阻测试仪等对薄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压力的提高,薄膜结晶程度逐渐变差,晶粒尺寸降低;薄膜光学带隙在2.04~2.3 eV之间,且随着沉积压力的提高而增加;薄膜具有SiH、SiO、SiH2和SiH3振动吸收峰, 随着沉积压力的增加,SiH、SiH2振动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薄膜方块电阻在132~96 Ω/□,且随着沉积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4.
导电聚苯胺与磁性CoFe2O4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HNO3酸化处理CoFe2O4磁性纳米粒子使其表面离子化、分散性得到改善的基础上,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电磁功能的聚苯胺/CoFe2O4 (PANI/CoFe2O4)纳米复合物. 借助TEM, XRD, FT-IR, TG, 四探针电导率仪、VS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物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及电磁性能. 结果表明, 处理过的CoFe2O4磁性纳米粒子可形成分散均匀的PANI/CoFe2O4纳米复合物, CoFe2O4以25 nm左右的粒子分散于聚苯胺基体中; PANI与CoFe2O4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 正是这种作用使复合物热稳定性得以提高; 复合物同时具有导电性和磁性能, 且随CoFe2O4含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氧压下脉冲激光沉积LiCoO2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不同的氧压下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沉积的薄膜进行了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氧压达到正常标准时(加Pa),LiCoO:薄膜具有明显的c轴择优取向,同时薄膜的晶粒尺寸更为均匀,表面更为光滑.而氧压较低(1 Pa)时,薄膜表现为随机取向.这些结果表明,PLD方法制备LiCoO2薄膜时应该充分考虑腔体气压对等离子体的散射作用以提高薄膜表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6.
HL—1M中性束注入系统研制及中性束加热初步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HL-1M 中性束注入系统是在国家“八六三计划”的支持下,由中俄合作研制的。介绍了中性束注入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的性能参数及调试结果,给出了中性束加热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7.
刘国群  雷虹  方奇 《化学学报》2004,62(1):10-15
采用扩展休克尔 -紧束缚方法 (EHTB)研究了ET类分子导体 [ET =bis (ethylenedithio) tetrathiafulvalene]的能带 .讨论了硫原子 3d轨道对能带结构的影响 ,添加 3d轨道导致ET分子柱间的横向作用大为增强 ,并与纵向作用处于同一数量级 ,这一结论解释了晶体二维导电性的实验结果 .计算得到 (ET) 2 C3 H5SO3 ·H2 O ,(ET) 2 HgCl3 ·TCE两个晶体的带隙分别为0 5 79,0 .5 72eV ,与实验得到的导电激活能 0 .3 19,0 .3 0 8eV符合较好 .  相似文献   
998.
非线性体效应在计算机断层扫描重构的理论与应用中,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优化重构算法来解决非线性体效应,建立了离散非线性X射线投影变换模型,将X射线投影变换的逆问题变为一个非凸的优化问题,通过裁剪原用于求解凸优化问题的一阶原对偶算法,提出非线性迭代重构算法来解决非凸问题.通过构建成像系统模型对算法的收敛性和重...  相似文献   
999.
聚马来松香乙二醇酯Cu(Ⅱ)配合物固定化漆树漆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聚马来松香乙二醇酯(MEEP)Cu2 、Ni2 、Ca2 和Mg2 金属离子配合物,并分别以4种配合物为载体固定化漆树漆酶,初步探讨了反应时间对酶固定化的影响,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条件下,漆树漆酶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16h;MEEPCu2 配合物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结果较好,重复使用6次后,酶相对保留活力为55.0%;该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pH值范围为5.89~9.23,固定化漆树漆酶具有比游离酶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广泛的pH值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纳米ZnO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填充15%~20%的纳米ZnO可以显著改善UHMWPE的摩擦磨损性能;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变化,纯UHMWPE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随着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含量增加,疲劳磨损特征逐渐消失,当其纳米粒子含量大于15%时,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出现了贫ZnO区和富ZnO区,且富ZnO区以"岛"的形式分布在贫ZnO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