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化学   1054篇
晶体学   115篇
力学   125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219篇
物理学   9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本文对多维离散时间的随机系统给出适应最优控制,既使一般型的二次性能指标达最小,又使随机梯度算法给出的参数估计收敛到真值.本文的特点是不事先假定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92.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Tb3+掺杂锂铝硅酸盐闪烁玻璃,用紫外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表征了光致发光性能,用X射线和阴极射线激发测试了辐射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低Tb3+掺杂浓度时,随着其浓度增大,Tb3+间的交叉弛豫增加导致了5D3→7Fj跃迁的能量逐渐向5D4→7Fj迁移转变,5D3激发态的荧光寿命和发射强度均明显下降,5D4-7Fj发射强度逐渐增大。较高Tb3+浓度时,其浓度继续增加会提升非辐射比例,是荧光寿命降低和荧光猝灭的最主要原因。比较光致发光和辐照致发光性能,发现随着激发源的能量上升,会增加激发态5D3能级向5D4能级的能量转移,同时,由于玻璃的密度低会导致辐照致发光效率随激发源的能量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93.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不同Mg/Al物质的量比的12-磷钨酸(H_3PW_(12)O_(40),HPW)插层水滑石(LDHs),采用XRD、FT-IR、Raman、ICP-AES、TG-DSC等分析手段表征其物化性质,Hammett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测定其酸强度和酸量分布。进一步将其用于原油催化酯化脱酸反应,并与NO_3型LDHs对比,探讨酯化活性与催化剂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受酸性和比表面积的影响。HPW插层LDHs的酯化活性明显优于NO3型LDHs,归因于增强的酸性和增大的比表面积。对于弱酸性的NO_3型LDHs,酯化活性与比表面积呈正向关系,Mg/Al物质的量比为4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脱酸活性。而对于较强酸性的HPW插层LDHs,酯化活性主要受到酸量的影响,Mg/Al物质的量比为2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酸量和脱酸活性。  相似文献   
94.
间隔靶对射流侵彻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聚能装药射流侵彻靶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出其碰撞点附近应力分布与传统理论相符 ,侵彻深度与实验结果及工程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分别对该聚能装药侵彻连续靶和间隔靶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间隔靶的侵彻深度明显低于连续靶的侵彻深度 ,这说明侵彻开坑阶段的能耗侵深比远大于准定常阶段。为了验证间隔靶对射流侵彻的影响 ,用另一聚能装药分别对连续靶和间隔靶进行了侵彻实验 ,并排除了炸高的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 ,间隔靶对射流侵彻的确存在着不利影响。还结合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对传统的侵彻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5.
本文报道了五种规格充满水的圆柱壳经受大质量低速度轴向撞击作用时屈曲过程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由于液体的存在,圆柱壳的屈曲模态呈轴对称型的环带波纹,整个撞击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振荡的动力加载、平稳发展的后屈曲和迅速下降的弹性卸载三个阶段。并讨论了试件壁厚和高度等几何参数对其屈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通过乙基桥把供电子基团1,8-萘酰亚胺与罗丹明底环羧酸基相连,得到了两种以D-l-A(Donor-Acceptor-Line alkanes compounds)分子修饰罗丹明底环的化合物,并就合成中间体D-π-A(Donor-Acceptor-π-conjugated compounds)分子中哌嗪供电子基取代溴对1,8-萘酐母体基态和激发态的影响,以及对D-l-A分子修饰罗丹明底环对罗丹明母体D-π-A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激发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D-l-A分子修饰罗丹明底环时,D(Donor compound)的给电子能力越强,其吸收强度越大,其吸收紫外光而激发能力越强;在激发态下D-l-A体系发生了分子内能量传递,萘酰亚胺基团发生强烈的荧光猝灭,罗丹明底环接收能量激发罗丹明母体(D-π-A分子)发射特征荧光,D的给电子能力越强,其荧光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97.
基于戊二醛具有双官能团、高反应活性的特征,以其为间隔臂将万古霉素键合到氨基二氧化硅填料表面,制备了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采用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进行了表征。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下,分别对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等4种手性氨基酸和手性药物罗格列酮进行拆分,其中谷氨酸和罗格列酮的分离度分别达到了2.0和2.3。系统考察了流动相条件对对映体拆分的影响,证实有机改性剂、缓冲液种类和浓度、pH值及温度对所测样品的保留行为和手性选择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8.
以氟甲喹(FLU)为原料,合成4个碳原子手臂的半抗原(FLUABA),采用活泼酯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及细胞融合,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氟甲喹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B6-E7,其抗体亚类为IgG1,亲和力常数(KA)为8.19×108L/mol。将氟甲喹、FLUABA及6个碳原子手臂的半抗原FLUACA分别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作为包被抗原,研究异源包被对间接竞争ELISA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源包被可显著提高ELISA方法的灵敏度。基于最佳异源包被(FLU-OVA)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IC50为26.33μg/L,检出限为4μg/L,定量检测范围为8.0~114μg/L(IC20~IC80)。与喹诺酮类药物及结构类似物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高。此方法可满足畜禽产品中氟甲喹残留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9.
不同质量调整法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偏差,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价格的变化.直接比较法、交叠法、生产成本法、链接法等质量调整法的应用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陷较多,均指插补调整借助于缺失值插补的原理,以同一组内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化率作为质量调整系数,能有效地降低价格指数的质量偏差。Hedonic质量调整法是以实际资料建立的回归方程为基础,运用数学的手段科学的将质量变化程度加以量化,因此与传统的质量调整法相比含有较少的主观因素,为CPI指数的准确度量提供了科学的质量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100.
The title compound, a novel Ag(Ⅰ) carboxyarylphosphonate [Ag(H2BCP)(4,4'- bipy)]·2H2O (H3BCP = p-H2O3PCH2C6H4COOH, 4,4'-bipy = 4,4'-bi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5.7038(11), b = 22.397(4), c = 5.602(4) ?, β = 106.26(3)°, V = 1913.4(7) 3, Z = 4, C18H20N2O7PAg, Mr = 515.20, Dc = 1.788 g/cm3, μ = 1.182 mm-1, F(000) = 1040, the final R = 0.0404 and wR = 0.1216 for 417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Ⅰ). In the structure, the Ag(Ⅰ) cations are bridged by 4,4'-bipy to give rise to 1D chains running along the b axis. These chains are linked further by the interactions of O (from BCP ligands) and Ag atoms to yield 2D layers.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weak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4,4'-bipy rings assemble such adjacent layers to generate a 3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