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8篇 |
免费 | 1725篇 |
国内免费 | 112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043篇 |
晶体学 | 144篇 |
力学 | 499篇 |
综合类 | 105篇 |
数学 | 910篇 |
物理学 | 36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449篇 |
2019年 | 498篇 |
2018年 | 384篇 |
2017年 | 354篇 |
2016年 | 522篇 |
2015年 | 514篇 |
2014年 | 596篇 |
2013年 | 733篇 |
2012年 | 912篇 |
2011年 | 867篇 |
2010年 | 641篇 |
2009年 | 534篇 |
2008年 | 626篇 |
2007年 | 571篇 |
2006年 | 479篇 |
2005年 | 382篇 |
2004年 | 278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63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Jian-Fang Chai Liang-Fu Tang Wen-Li Jia Zhi-Hong Wang Ji-Tao Wang Xue-Bing Leng Hong-Gen Wang 《Polyhedron》2001,20(28):5684-3255
The reaction of bis(pyrazol-1-yl)methane tetracarbonylmolybdenum(0) or tungsten(0) complexes with RSnCl3 (R=Ph, Cl) at room temperature yielded heterobimetallic complexes CH2(Pz)2M(CO)3(Cl)(SnCl2R) (Pz represents substituted pyrazole; M=Mo or W; R=Ph or Cl) in good yields, which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1H NMR and IR spectroscopy. The reaction of bis(3,5-dimethyl-4-halopyrazol-1-yl)methane tetracarbonyl tungsten with PhSnCl3 did not take place even in refluxing CH2Cl2. The electronic and ster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stituents on the pyrazole ring remarkably influence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The structures of CH2(3,5-Me2-4-BrPz)2W(CO)3(Cl)(SnCl3) (8) and CH2(4-BrPz)2Mo(CO)3(μ-Cl)(SnCl2Ph) (17) (Pz: pyrazole)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show that no chlorine-bridged W---Sn bond is observed in complex 8, while one chlorine-bridged Mo---Sn bond exists in complex 17. The Sn---M bond length is 2.7438(5) Å in complex 8 (W---Sn) and 2.7559(4) Å in complex 17 (Mo---Sn). 相似文献
992.
膜反应器中萘普生甲酯的动态拆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碱催化连续原位消旋条件下,利用CRL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催化的萘普生甲酯立体选择性水解反应。动态拆分制备(S)-普生。使用硫水硅橡胶膜隔离生物催化拆分反应和碱催化消旋反应,解决了常规动态拆分反应中生物催化剂难以承受原位化学消旋苛刻反应条件的难题。为了利于从水-有机溶剂乳化体系中分离产物和克服产物抑制,将亲水半透膜引入搅拌罐反应器,在该膜反应器中进行动态拆分反应。当转化率超过60%时,产物(S)-萘普生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仍在96%以上,在反应过程中还发现CRL脂肪酶同工酶的转化。 相似文献
993.
H2CO和NO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 6-311++G(d,p)并包含零点能水平上计算得到了H2CO和NO2反应的势能面.在势能面上找到了由H2CO和NO2反应生成HCO和trans-HONO的两条反应通道.直接H迁移反应通道的势垒只有90.54 kJ*mol-1,是主要的反应通道,其TST速率是7.9 cm3*mol-1*s-1,与文献值相符;另一条通道是H2CO异构化为trans-HCOH,然后C位H迁移,最后生成的HOC分子异构化为HCO,这条通道反应势垒高达348.03 kJ*mol-1,是一条次要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994.
对噬菌体展示人单链抗体库进行筛选,得到与半抗原S-二硝基苯取代的谷胱甘肽二丁酯特异结合的单链抗体3B10。用计算机模拟分析了单链抗体的空间结构,发现抗原结合的CDR3区位于抗体的表面,推测其可能进一步参加硒化反。利用突变引物,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可溶性抗体蛋白,并用化学方法将催化必需基团硒代半胱氨酸(Sec)组装到3B10抗原结合部位,获得了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力的人源抗体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抗体酶和天然酶一样,符合乒乓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展——1.组分间以化学键作用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溶胶-凝胶法(Sol-gel process)制备组分间以化学键作用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基本情况,根据合成方法进行分类,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含吡唑啉酮酰肼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PMBP-NTH(NTH为烟酰肼)与PMBP-PAH(PAH为对甲氧基苯甲酰肼)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PMBP-NTH晶体属三斜晶系,具有P1空间群,a=0.9024(2)nm,b=1.0953(2)nm,c=1.1635(2)nm,α67.070(10)°,β=68.220(10)°,γ=84.770(10)°,V=0.9816(3)nm^3,Z=2,Dc=1.345g/cm^3,μ=0.090mm^-1,F(000)=416,R=0.0363,ωR=0.0870.PMBP-PAH属单斜晶系,具有P21/c空间群,a=1.2715(4)nm,b=0.91710(10)nm,c=1.8979(3)nm,β=106.890(10)°,V=2.1177(8)nm^3,Z=4,Dc=1.338g/cm^3,μ=0.090mm^-1,F(000)=896,R=0.0414,ωR=0.0972.这两个化合物在分子内都形成了大的共轭体系,由于分子间氢键力的作用,又使它们在晶体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97.
新型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Li2.7Mg0.3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化锂和镁金属为原料,制备了Li2.7Mg0.3N样品,利用XRD、原子吸收、库仑滴定等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Li2.7Mg0.3N的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样品Li2.7Mg0.3N经成分分析组成为Li2.74Mg0.26N;其结构为四方晶系,晶胞参数a=0.388nm,c=0.547nm;比容量为1695(mA.h)/g,嵌入量x最大可达2.5276,室温时锂离子嵌入Li2.7Mg0.3N的嵌入自由能为-397.51kJ/mol,锂离子在Li2.7Mg0.3N中的化学扩散系数为5.90×10^-^11~7.23×10^-^10cm^2/s,并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98.
18-冠-6与Na2[M(mnt)2](M=Cu,Ni)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Na2[M(mnt)2][M=Cu,Ni;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Na(18-C-6)(H2O)]}[Cu(mnt)2](1),[Na(18-C-6)(H2O)]2[Ni(mnt)2].(18-C-6)(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97(19)nm,b=1.22780(19)nm,c=1.5665(3)nm,α=95.083(3)°,β=101.534(3)°,Υ=91.007(3)°,V=2.3016(6)nm^3,Z=2,Dcalcd=1.350g/cm^3,F(000)=976,R1=0.0726,wR2=0.184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20(17)nm,b=1.22054(18)nm,c=1.27939(18)nm,α=111.647(2)°,β=29.792(3)°,Υ=103.201(2)°,V=2.5461(4)nm^3,Z=1,Dcalcd=1.304g/cm^3,F(000)=642,R1=0.0459,wR2=0.100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999.
1000.
EPR study showed that the semi‐quinone radical anion of 2,3‐dicyano‐5,6‐dichloro‐1,4‐benzoquinone (DDQ) was formed in a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ground‐state DDQ as acceptor and each one of following ground state donors, i.e., 4‐methyl‐4′‐tridecyl‐2, 2′‐bipyridyl; 4‐methyl‐4′‐nonyl‐2, 2′‐bipyridyl; bis (2,2′‐bipyridyl) (4‐methyl‐4′‐heptadecyl‐2, 2′‐bipyridyl)ruthenium(2+) perchlorate and perylene. EPR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re are perylene cation radical and pyrene cation radical in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 in 98% sulfuric add. (b) 10?3 mol/L perylene (or pyrene) was dissolved in trifluoroacetic acid‐nitrobenzene (1: 1 V/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