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662篇
化学   1165篇
晶体学   56篇
力学   106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240篇
物理学   7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孔令然  张树永 《大学化学》2016,31(10):84-88
对于碳氧化反应,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呈现不同规律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指出第一阶段主要由氧气在碳表面化学吸附平衡受温度的影响决定。第二阶段则由碳在二氧化碳中发生气化反应,特别是其中的酮基脱附步骤决定。对已有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的简化机理,并采用速率控制步骤近似和平衡近似对机理进行了近似处理,得出的第二阶段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解释相关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992.
简要地回顾了表面物理化学中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以下简称为表面自由能)两个基本概念的发展历史,讨论了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形成的机制,以及键能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尽管表面相可以在理论上抽象为几何面,但它是真实存在的独立相,而且由于表面自由能的原因它始终处于亚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检测法同时测定苹果及浓缩苹果汁中多菌灵、噻菌灵、吡虫啉、吡虫清4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苹果样品经乙腈提取,加水稀释,而浓缩苹果汁样品直接用体积分数20%乙腈稀释后,利用CH2Cl2液-液萃取净化。分析时用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05%冰乙酸系统梯度洗脱,选择246 nm和280 nm双波长检测。该方法4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出限均为0.002 mg/kg,加标回收率在84.3%~109.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5.4%。本方法能够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94.
水合烟酸钡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热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烟酸和氢氧化钡作为反应物,利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借助于球磨技术,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水合烟酸钡.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它的组成和结构为Ba(Nic)2·3H2O(s).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此化合物在78-400 K温区的摩尔热容.在热容曲线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吸热峰,通过对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了相变过程的峰温、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27.097±1.082)K、(16.793±0.084)kJ·mol-1和(51.340±0.164)J·K-1·mol-1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摩尔热容(Cp,m)对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它的舒平热容值和各种热力学函数值.另外,依据Hess定律,通过设计合理的热化学循环,选择体积为100mL、浓度为0.5mol·L-1的盐酸作为量热溶剂,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分别测量固相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焓,利用溶解焓确定固相反应的反应焓为△rH0m=-(84.12±0.38)kJ·mol-1.最后,利用固相反应的反应焓和其它反应物和产物已知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出水合烟酸钡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rH0m[Ba(Nic)2·3H2O(s)]=-(2115.13±1.90)kJ·mol-1.  相似文献   
995.
氯化钠溶液中铜丝尺寸效应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半径变化对铜丝腐蚀行为的影响,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半径为0.04-0.82 mm的铜丝在自然通气的0.5 mol·L-1 NaCl(pH=7.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当铜丝半径小于氧的扩散层厚度(0.56 mm)时, 随着半径减少, 非线性扩散的存在加速了电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 其影响由慢到快迅速增大, 使得受扩散过程控制的阴、阳极反应速率增大, 铜丝的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增加. 对铂丝、不锈钢丝的氧阴极还原反应过程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反应特征. 上述现象表明铜丝腐蚀行为的尺寸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96.
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采用碘甲烷作为衍生剂进行衍生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法对氯苯酚类化合物的衍生物进行分离和测定,其4-氯苯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衍生物的检出限分别为1.36,1.87,2.67mg·L^-1。用标准加入法对上述3种氯苯酚衍生物的峰面积测量的精密度进行试验,其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4.2%,3.4%,5.1%。  相似文献   
997.
在酸性条件下高碘酸钠氧化过氧化氢产生弱发光,青霉胺的加入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8.0×10^-4mol·L^-1,检出限为5.6×10^-7mol·L^-1,对8.0×10^-5mol·L^-1的青霉胺进行7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已应用于青霉胺片中青霉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测得值一致。在青霉胺片中加入6×10^-5~2×10^-4mol·L^-1青霉胺标准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8%~104.4%之间。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机理也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细胞色素c/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检测亚硝酸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组装在L-半胱氨酸(L-Cys)修饰金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Cyt c)电化学行为;采用电化学方法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对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组装在L-Cys修饰金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保持了良好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用Cyt c/L-Cys修饰金电极检测亚硝酸根,响应电流与亚硝酸根浓度在5.0×10-6~4.5×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0.031 c 8.165×10-6,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S/N=3)为1.5×10-7mol·L-1.电极用于模拟样品及咸菜样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回收率为89.0%~116.0%.  相似文献   
999.
以氧化镉,邻菲咯啉(phen)和3-羟基-1-金刚烷甲酸(C10H15(OH)COOH)为原料,水热合成配合物[Cd(C10H15(OH)COO)2(phen)2]·C10H15(OH)COOH·5H2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核磁共振、热重分析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测定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情况,并用TG-DTG方法研究了热分解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action of 3-ethoxysalicylaldehyde-N,N-bis(3-aminopropyl)methylamine with Zn(Ⅱ) acetate in CH3CH2OH followed by recrystallization in CH3CH2OH gave rise to colourless block crystals of 3-ethoxysali-cylaldehyde-N,N-bis(3-aminopropyl)methylamine Zn(Ⅱ). The compoun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molar conductivity and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single crystal.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1.028 91(13) nm, b=1.400 35(12) nm, c=1.733 69(19) nm, V=2.476 6(5) nm3, Z=4, Mr=504.91, Dc=1.354 g·cm-3, T=298(2) K, F(000)=1 064, μ(Mo Kα)=0.102 7 cm-1, R=0.068 4 and wR=0.185 3 for 2 94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ligand and the complex also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Zn(Ⅱ) complex is very stronger than the ligand. In the crystal, the molecules form 1D chain structure by π-π stacking. CCDC: 675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