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1篇 |
免费 | 642篇 |
国内免费 | 113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08篇 |
晶体学 | 182篇 |
力学 | 191篇 |
综合类 | 103篇 |
数学 | 486篇 |
物理学 | 15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299篇 |
2009年 | 310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275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为了优化锂微粉等离子体球化的工艺,对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炬进行二维建模,将电磁场计算域扩展到等离子体放电区域之外的空气区域,利用COMSOL 软件进行多物理场模拟。得到了等离子体的电磁场、温度和速度分布,并对分布形成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模拟发现等离子体区域线圈段存在上下两组对称的回流涡,线圈段中部靠近约束管处等离子体速度分布杂乱,有激烈的径向打壁现象,乱流预计会对约束管壁相应位置造成一条环状的破裂效果。基于模拟结果,提出在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球化锂微粉的工艺工程中,可以将注粉口下移,绕开上回流涡。 相似文献
104.
105.
超冷分子的产生对于量子信息、分子物理和分子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超冷分子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光缔合产生超冷分子的特点与物理机制,详细介绍了光缔合产生冷分子过程中的光谱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6.
107.
一种基于BOTDA与FBG传感的共线温度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型结构全尺度分布式高精度温度测量要求,组合应用布里渊时域分析(BOTDA)技术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温度传感技术,设计了一种由BOTDA分析仪、FBG解调仪、共线传感探头和光开关组成的温度传感测试系统。实验测试证明,该系统具备大范围分布式温度测量与局部高精度温度测量功能,而且实现了BOTDA测温技术与FBG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效互补,解决了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的矛盾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温度重复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该共线测试技术方案在大规模结构温度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在经过Al2O3全钝化发射极钝化局部背接触(PERC)结构电池的背面实现良好的接触电极一直是制约着PERC高效电池向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532 nm激光烧蚀背面钝化介质层方法和传统的光刻工艺来实现背面电极的局部接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分析。对激光烧蚀和激光烧结两种不同的局部接触电极制备方式进行了对比,发现激光烧蚀是更为适宜的工艺方式。相较于激光烧结,以激光烧蚀方式制备的电池的串联面接触电阻从10.7Ω.cm2降到1.24Ω.cm2,效率从4.2%提高到10.7%。 相似文献
109.
作为一种有可能作为永久信息存储的材料,合成出一种新的双偶氮材料(BA1)。当样品被波长为532nm的光激发时,几乎大部分BA1分子从反-反态转化到顺-顺态,产生了光致双折射。因此,研究了BA1分子掺杂的PMMA薄膜的光致双折射和透过信号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透过信号强度随着泵浦光的增强而增强。通过偏振态互相平行(SS)和垂直(SP)的两束偏振光用来研究偏振全息存储,结果表明SP光栅形成的衍射信号要比SS光栅的衍射信号强很多。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