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5篇
  免费   1856篇
  国内免费   3357篇
化学   6129篇
晶体学   374篇
力学   571篇
综合类   457篇
数学   1385篇
物理学   45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753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91.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氨基偶氮苯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分离了印迹分子和结构相似物甲基橙,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pH、温度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用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d分析考察了对氨基偶氮苯在印迹聚合物上的结合特性。建立了一种在线富集痕量对氨基偶氮苯的分析方法,回收率85%以上。样品只需要过滤处理就可用于富集检测,实现了快速的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肉及肉制品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能够快速分解成乙烯的特性,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乙烯利在肉及肉制品中残留量的方法。在样品中添加碱液后恒温加热,吸取顶空瓶中的上层气体,采用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1mg/kg,回收率为90.9%~96.0%,相对标准偏差为3.5%~8.5%。适用于猪肉、牛肉、鸡肉等肉及肉制品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3.
用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SAXS/WAXS)联用的实验方法考察了等温结晶温度(Tc)和等温时间对聚(ε-己内酯)(PCL)片晶形态的影响.根据WAXS数据计算了PCL的重量结晶度,进而求得其体积结晶度Vc(WAXS).在不同Tc下结晶的PCL样品的Vc(WAXS)均略高于50%.对SAXS谱线做一维相关函数(1DCF)分析,得到了PCL的片晶长周期(LP)和无定形层厚度(La).通过比较WAXS及SAXS的数据分析结果,认为PCL晶体需用"三相模型"予以描述,其过渡层厚度(E)约为LP的15%~18%,对片晶形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Tc升高,PCL晶体的Lc、La及E均逐渐增大,但Lc的变化率最大,这使得结晶度上升.在50℃等温结晶不同时间,发现Lc随延长时间显著增加,而La及E则不断减小.等温10天后,PCL晶体的SAXS谱线上可观察到5级散射,表明片晶相当完善.  相似文献   
994.
孟准  聂俊  何勇 《高分子学报》2010,(6):721-726
探索了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发生光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颗粒的过程.方法为向充满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压反应釜中,同时喷射二氧化碳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的溶液,溶液与二氧化碳形成均匀的喷雾并进一步通过反溶剂作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形成分散体系,当同步进行紫外光照射时,单体可以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发生光聚合.结果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得到了聚合物微颗粒.研究了不同溶剂及反应原料用量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不同溶剂,将改变反应原料及产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进而改变产物的粒径分布;反应原料用量增加,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减小,导致产物粒径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氧化石墨(GO)和硫酸钛作为初始反应物,在低温下(80℃)制备了纳米级的氧化钛-氧化石墨插层(TiO2-GO)复合材料,研究了这一复合材料的紫外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采用TiO2-GO插层复合材料对甲基橙溶液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时,其降解效率η=1.17mg·min-1·g-1,明显优于德固赛P25氧化钛粉.通过对TiO2-GO插层复合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测试,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结构、界面状况及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插层结构中的TiO2晶粒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相,且锐钛矿相含量大于金红石相含量;氧化石墨层间的含氧基团如C襒O,基本被还原.对TiO2-GO插层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以及该材料具有优越光催化性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应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研究了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通过测定CuCl2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及冷冻-解冻(FT)处理前后CuK边EXAFS吸收谱,研究了浓度及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第一配位层结构的影响.EXAFS实验结果表明,CuCl2水溶液中Cu2+第一配位层距离中心原子Cu最近邻原子为O原子,配位数介于3.0-4.3之间,Cu—O键长在0.192-0.198nm之间,这种结构与Cu2+的Jahn-Teller效应有关.不同浓度的CuCl2水溶液中Cu2+的区域环境结构有很大不同,随着CuCl2水溶液浓度的升高,Cu2+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减小,Cu—O键伸长.结构参数拟合结果证实冷冻-解冻处理对Cu2+的区域环境结构有影响,CuCl2溶液经冷冻-解冻处理后,Cu2+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变大,热无序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7.
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纤维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纤维素和硝酸铁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酸化试剂,采用热解法合成了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Fe/C-SO3H).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是以γ-Fe2O3的形式存在于碳本体中,催化剂呈现超顺磁性.对于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在优化条件下,纤维素的转化率可达40.6%.此外,催化剂可稳定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快速与反应体系分离.但催化剂重复使用时催化活性有所下降,其失活原因经初步认定是由于表面部分磺酸基团在反应过程中脱落.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因此研究还很少.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在与烯烃的反应中,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高维两粒子纠缠态的超密编码方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通信双方预先共享d维二粒子最大纠缠态非定域相关性,信息发送方Bob只需要向信息接收者Alice传送一个粒子,就可以传送log22比特经典信息,为保护信息的安全,方案采用诱骗光子技术,安全性等价于改进后的原始量子密钥分配方案(Bennett-Brassard 1984,BB84).本文讨论了基于高维纯纠缠态超密编码方...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FTIR分析经染色处理的妇科肿瘤组织切片及常规红外切片,将二者的红外光谱图与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图对照.结果显示,经染色处理的肿瘤组织的各特征峰与未经染色的肿瘤组织的特征峰大体一致,二者与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相比,都具有明显且有规律的差异,说明FTIR直接对经染色处理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红外分析以作为肿瘤诊断的依据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