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1篇
  免费   1969篇
  国内免费   3533篇
化学   6635篇
晶体学   456篇
力学   660篇
综合类   342篇
数学   1749篇
物理学   489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802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864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751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4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61.
测定了颇哪醇在酸性条件下所得的脱水产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颇哪醇的脱水反应优于重排反应,由此合成了1,2,4-三苯基环戊二烯.该环戊二烯衍生物的烷基化反应,在通常条件下优先发生在碳环的第5位碳原子上,但在苛刻的剧烈反应条件下,进而发生在碳环的第3位碳原子上.讨论了脱水反应和烷基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2.
从加工方式对制备简单机械共混PP/P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增容体系中增容剂的种类、增容效果和不同填充物对共混体系的增强效果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PP/PC共混材料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3.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超细纤维的制备及紫外光交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的共混超细纤维,采用扫描电镜考察了纺丝液浓度、共混物配比、喷丝口内径对纤维形貌的影响.此外,为减少壳聚糖/聚乙烯醇纤维膜的溶胀变形,在上述体系中加入可光交联的单体二缩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对电纺纤维进行紫外光交联.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8:2的共混体系中加入占混合溶液质量分数4%的TEGDMA、0.12%的1173作为交联剂时,所得的无纺布纤维直径比较均一,平均约为200 nm,经光交联处理后其耐水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4.
聚醚醚酮微结构及反应特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M1对聚醚醚酮重复单元进行条件优化,得出了此分子的最优构型,明确了聚醚醚酮分子链的微观构象,并在此构象基础上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给出了健序、净电荷、前线轨道等信息,从理论上研究了聚醚醚酮的磺化反应及热分解反应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5.
联吡啶铁/H2O2体系在可见光下降解芥子气模拟剂2-CE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联吡啶铁/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λ>450nm)降解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2-CEES).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通过EPR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活性物种,利用GC-MS和NMR等方法分析了反应的产物,跟踪了反应过程中TOC的变化,并根据结果对2-CEES光催化降解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6.
陈国强  郭寅龙 《有机化学》2003,23(9):977-983
利用离子阱质谱的原理和特点,研究了小分子醇、醚、胺、醛、酮等有机化合 物(分子量小于200)在离子阱里的分子离子反应,总结了反应特点和规律,并把 它归类为自身化学电离(SCI)反应。以丁酮、丙烯醇为例,采用FTMS对反应产物 离子进行准确质量测定,验证了它们各自的分子离子反应结果。另外,把该类化合 物(30个)SCI反应的质谱图与NIST98库中的标准EI质谱图进行了比较,建立了 SCI质谱图库,提高了在离子阱质谱上对这类小分子化合物定性分析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7.
The title compound [Mn(phendione)(PDC)(H2O)2]·2H2O (H2PDC=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es.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a=1.017 51(11) nm, b=1.483 25(11) nm, c=1.461 21(13) nm, β=109.86(10)°, V=2.074 1(3) nm3Z=4, F(000)=1 028, μ=0.701 mm-1Dc=1.609 g·cm-3R1=0.028 9, wR2=0.078 8 [I>2σ(I)]. Crystal structure reveals that complex consists of one-dimensional chain framework bridged by hydrogen bonds that formed by uncoordinated water and oxygen atom of carboxyl group in PDC2-. Furthermore, the complexes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super-molecular structure through hydrogen bonds. CCDC: 648570.  相似文献   
168.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壳聚糖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分析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浓度、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Cd2 、Zn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u2 、Cd2 、Zn2 的混合离子体系中,该共聚物对Cu2 、Zn2 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69.
利用2,3-二苯基喹喔啉和氯亚铂酸钾(K2PtCl4)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喹喔啉铂的配合物(DPQ)Pt(acac),通过元素分析,1HNMR测定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得到的是目标化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材料作为磷光染料制备了结构为ITO/NPB(21nm)/NPB∶7%(DPQ)Pt(acac)(17.5nm)/BCP(7nm)/Alq3(21nm)/Mg∶Ag(10∶1)(120nm)/Ag(10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442和485nm处存在单重态1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和三重态3MLCT的吸收峰;在632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该器件的启动电压是5.0V,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516cd·m-2,外量子效率为0.66%,流明效率为0.26lm·W-1,是一种红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0.
NdOx作为助催化剂对PtRu/C电催化氧化甲醇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沉积-还原法制备了PtRu-NdOx/C催化剂, 借助TEM、EDS和XRD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微结构和组成的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Pt与Ru以合金形式存在, 而Nd的氧化物则以无定形形态存在. 催化剂粒子的平均粒径在2 nm左右, 晶胞参数为0.3896 nm, Nd氧化物的加入对PtRu合金的晶体结构影响不明显.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 比较了PtRu-NdOx/C催化剂和PtRu /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加入Nd的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能明显提高PtRu /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