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化学   204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82篇
物理学   2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A coherent nonlinear coupling between the charge and spin dynamics of electrons results in the rectification of microwaves,which is enhanced through resonant magnetization dynamics such as ferromagnetic resonance.This property,known as the spin rectification effect,enables the spin dynamics within a material to be electrically detected with a high sensitivity.Techniques utilizing this property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magnetization dynamics of various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n the past decade.Additionally,the coherent nature of spin rectification opens the door for spintronic devices to be used in phase-resolved microwave sensing techniques.In this work we review the physics of spin rect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everal interesting topics of magnetism and spintronics.  相似文献   
102.
热膨胀系数异性轴夹角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声速飞行器需要先进的材料进行热防护,比如增强碳/碳材料.有两种将碳纤维制作成碳/碳球锥外形的工艺,研究表明在每种工艺中,碳/碳块体或碳纤维热膨胀系数异性轴角度对结构热应力影响很大,为此本文发展了一套优化设计方法,对给定的对流加热温度场可以实现球锥热应力的最小化.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热膨胀系数异性轴角度,存在某些取值点,那时结构热应力分别达到最大和最小值.在异性轴模晕小于同性平面模量的条件下,对于工艺1,如果将球锥对称轴设置成垂直于碳/碳块体的同性平面,可以将热应力减至最小;对于工艺2,如果能将编制面内的碳纤维束异性轴角度取成负值(即指向来流方向),则球锥热应力也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雌性斑马鱼性腺中13种类固醇激素的分析方法。雌鱼性腺分别经预冷的乙腈、乙酸乙酯浸提后,氨基(NH2)、亲水-亲脂平衡介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进行梯度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对13种类固醇激素的提取效果,考察了固相萃取柱的净化效果,并对斑马鱼性腺进行类固醇激素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13种分析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8%~127.0%,相对标准偏差为3.9%~15.8%,方法检出限为0.006~0.300μg/kg。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应用于斑马鱼性腺类固醇激素生理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变磁场霍耳测量研究了MBE生长的Hg0 .80 Mg0 .2 0 Te薄膜在 1 5— 2 5 0K温度范围内的输运特性 .采用迁移率谱 (MS)和多载流子拟合过程 (MCF)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由该方法获得的结果和ShubnikovdeHass(SdH)振荡测量的结果都证明材料中存在二维 (2D)电子和三维 (3D)电子 .其中 2D电子主要来自于Hg1-xMgxTe CdTe的界面积累层或Hg1-xMgxTe与真空界面附近的积累层 .3D电子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表明了Hg1-xMgxTe中的电子散射机理与Hg1-xCdxTe中的非常相似 :在低温下电离杂质散射 (考虑了屏蔽效应 )起主导地位 ,而温度在 10 0K以上时 ,晶格散射占主导地位 .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用IR、UV、ESR、TLC等方法研究了新型的双功能受阻胺光稳定剂,Tinuvin-144 [2-(4′-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2-正丁基丙二酸五甲基哌啶醇酯]与紫外线吸收剂,UV-531(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UV-327(2-[2′-羟基-3′,5′-二叔丁基]-5-氯 代苯并三唑)并用体系对聚丙烯光稳定化的并用效应。结果表明,Tinuvin-144与UV-531,UV-327并用时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144对531,327或531,327对144的光分解均具有相互的保护作用。结果还表明,144与531或327无论在模拟体系或聚丙烯中,在诱导期内均不存在促使他们消耗的化学反应,提出了协同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6.
There are many dimetalloenzymes in nature[1]. To mimic these enzymes, we synthesized a new dimanganese Schiff base complex-Bis[N,N'-ethylene-2,2,-(phenylmethylene)-bis(3,4-dimethylpyrrole-5-aldimino)] dimanganese Mn2L (shown in Fig.1).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IR, UV-Vis, 1H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It can catalyze monooxygenation of cyclohexane with PhIO as an oxidant.  相似文献   
107.
SUR回归方程系统的预检验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山  归庆明 《数学季刊》1999,14(4):19-26,
对于SUR回归方程系统,[1]提出回归系数的一种有偏估计βi^*。本文证明它是βi的线性估计类中的可容许估计,在一定条件下它优效于[2]提出的一种协方差改进估计βi^∧和OLS估计。本文还讨论了估计占优条件的假设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水溶肥中氧化钾含量,并与NY/T 1977-201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样品溶液中氧化钾在0~4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5,与四苯硼酸钾重量法结果比对结果接近,绝对偏差小于0.23%,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8.2%~100.6%之间,重现性良好,10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22%。  相似文献   
109.
对防热材料微细观特征的认知不足给高温气体效应引发的表面多相催化等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效预测带来极大挑战,进而影响飞行器非平衡气动加热的预测与评估.根据高焓气流下表面反应传热过程的跨尺度动力学机理,探究了描述表面效应的CFD/RMD耦合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典型算例测算.相关耦合计算方法解决了高焓气流下表面效应表征困难、关键参量...  相似文献   
110.
藻类的大量繁殖对饮用水源、养殖业、旅游业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溶藻细菌作为一种生物控制手段,在控制藻类爆发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一株金黄杆菌属溶藻菌Chryseobaterium sp.S7,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明显的溶藻作用,作用方式为通过分泌溶藻物质进行间接溶藻,为进一步揭示该菌的溶藻特征及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目标藻种,运用UV-Vis,EEMs,FTIR和FCM技术,分析Chryseobaterium sp.S7溶藻过程的光谱特性。实验结论如下:将菌株发酵液与藻液共培养7 d,利用UV-Vis和EEMs技术对藻细胞Chla含量与PC荧光值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藻细胞Chla含量在第1 d便开始下降,表明在短时间内,细菌胞外溶藻物质便可快速作用于藻细胞,第7 d时Chla去除率为59.37%。藻细胞PC荧光值也呈现下降趋势,与Chla变化趋势表现为一致性,表明在溶藻过程中伴有Chla和PC的减少。FTIR分析结果显示:藻细胞结构中的C=O, C-H,O-H键分别在1 647,2 927和3 475~3 437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藻细胞内的多糖物质和蛋白质结构可能被破坏,处于2 500~1 700 cm-1范围的若干小吸收峰则进一步表明藻细胞解体的现象。分别在共培养第3 d和第7 d时对藻液进行PI特异染色,应用FCM对藻细胞PI特异性荧光和Chla,PC自发荧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S7的溶藻过程中,藻细胞PI特异性荧光逐渐增强,Chla、PC自发荧光呈下降趋势、表明藻细胞膜、Chla、PC三者破坏程度在溶藻过程中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较高的一致性。溶藻过程中藻细胞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损伤,且损伤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由Q1(Q5)区细胞按顺序逐步向Q4(Q8)区细胞移动。推测Chryseobaterium sp.S7可能的溶藻过程为:细菌将溶藻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溶藻活性物质通过破坏铜绿微囊藻细胞膜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的结构,增加膜的通透性,进一步破坏胞体内的Chla,PC和DNA/RNA等物质,使藻体裂解死亡,最终形成细胞碎片。通过对Chryseobaterium sp.S7溶藻过程藻细胞的光谱学特性的分析,初步揭示了Chryseobaterium sp.S7的溶藻机理,为微生物控藻及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