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1478篇
化学   2652篇
晶体学   175篇
力学   294篇
综合类   220篇
数学   688篇
物理学   18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通过建立肿瘤增长动力学模型,研究肿瘤增长动态规律时发现:肿瘤增长的全过程与龚珀兹增长曲线描述的经济增长过程完全相符;进一步给出了龚珀兹增长曲线与描述种群的增长与调节的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完全相似.将上述三个属性完全不同的实际应用问题打包传授给学生的授课方法是有别于孤立地介绍三个具体问题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222.
吡咯烷酮酸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合成并表征了 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hp]HSO4)、 1-甲基-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mp]HSO4)、 1-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 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3SO3Hmim]HSO4)和1-(3-磺酸基)-丙基-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C3SO3Hnhp]HSO4)等以HSO-4为阴离子的质子酸离子液体,并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这些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n-BuOH):n(MeCO2H):n([C3SO3Hnhp]HSO4)=1.2:1:0.005,反应温度为120 ℃和反应时间为 1 h 时,酯收率可达99%以上;反应结束后离子液体与酯产物可分成两相,而且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8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探讨了阳离子结构及Brnsted酸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了离子液体与酯化反应相关组分的互溶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分相性能对催化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与其酸性、溶解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3.
将静态超高压高温合成的人造金刚石晶粒利用RTO包埋法制备成适合TEM观察的样品,发现这些金刚石晶粒是由多根细长的纳米多晶棒沿一定取向规则地以捆束状堆叠、聚集而成,而这些纳米多晶棒之间填充了无定型碳.也就是说,人造金刚石晶粒是由结晶碳素和无定型碳组成的.由此,提出并绘制了人造金刚石晶粒的微观结构模型示意图,可用于解释人造金刚石的各向异性及其他宏观性能特征.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业界经常提及的“单晶”金刚石称谓可能并不严谨,可能并不是纯粹由结晶金刚石材料组成.  相似文献   
224.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纳米结构Ti、Ga共掺ZnO薄膜(TGZO,Ga掺杂量为1.0;(原子分数,下同)),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光光度计(UV-Vis)、四探针测试仪、霍尔效应测试仪研究了Ti含量对TGZO薄膜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TGZO薄膜均表现出六方纤锌矿的多晶结构,并具有(002)择优取向生长,在380~78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射率(>86;);随着Ti含量的增加,TGZO薄膜的晶粒尺寸和可见光平均透射率均先增加后减小,而光学带隙和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Ti掺杂量为1.0;时,具有最高的可见光透射率92.82;,最窄的光学带隙3.249 eV,以及最低电阻率2.544×10-3Ω·cm.  相似文献   
225.
用停流技术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苯酚抑制BrO-3氧化丁基罗丹明B荧光猝灭反应,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基于苯酚对该反应诱导期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停流-抑制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苯酚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1.4×10-8g.L-1,线性范围为0.4~15.0μg.L-1,11次测定7.0μg.L-1苯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本法灵敏、简便,用于测定制药废水和番茄酱样品中痕量苯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26.
研究了用10mmol/L的NaOH溶液超声波提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烟草中有机酸和阴离子的分析方法。采用美国Dionex公司DX-500型离子色谱仪,用H2O、5mmol/L NaOH和100mmol/L NaOH梯度淋洗,流速为1.5mL/min,成功地测定了烟草中的苹果酸、柠檬酸、NO3^-1、NO2^-、Cl^-、SO4^2-等成份。这些成分在检测条件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检出限为0.005~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2%。9.14%,回收率为93.5%~107.7%;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线性范围宽、灵敏和准确、简单快速、试剂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7.
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原油脱钙工艺排水体系中缓蚀剂浓度测定研究,建立了缓蚀剂的快速分离检测方法.使用C18柱,以乙腈∶二氯甲烷=9∶1(V/V)混合溶剂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在300 nm处对排水体系中的缓蚀剂进行测定,外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缓蚀剂浓度在100~900 mg/kg时其峰面积与相应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RSD)和相对误差(RD%)都小于2.0%.用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对排水体系中的缓蚀剂进行萃取,其平均回收率为100%±2%.最低检测线为0.75mg/kg.该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8.
根据不同温度下氧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大小,比较了小孔、中孔和大孔中三种扩散速率与煤焦表面燃烧速度的大小.研究表明2000 K以内,颗粒表面分子扩散速率比氧化反应速率大1个数量级以上,过度扩散速率不小于氧化速率.温度小于1200K时,燃烧速率比Knudsen扩散速率小1~5个数量级,扩散孔径小于15~28 nm,反应主要在内外表面进行;1200~1600K时,燃烧速率与Knudsen扩散速率相当,扩散临界孔径28~38 nm,反应在外表面及浅层内表面进行;温度1600K以上时,Knudsen扩散速率比燃烧速率小1个数量级,孔径38~50 nm以下内表面上碳的氧化速度受扩散控制.煤焦的氧化主要发生在Knudsen扩散临界孔径10~50 nm以上的氧气可达表面上.  相似文献   
229.
贫燃料预混燃烧的回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火问题是贫燃料预混燃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甲烷与富氢合成气贫预混燃烧的回火现象,得到不同燃料、不同稳定方式之间的回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回火极限可以关联为丕雷数模型,环形稳定器的回火稳定性最好,其次为杆稳定器,旋流稳定器的稳定性最差;环形稳定的甲烷预混火焰的回火过程为边缘稳定,适当加入边缘空气同轴射流后变为中心回火,且同轴射流速度存在最佳范围可以提高回火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0.
Sodium metal anode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 capacity,low redox potential and abundant resources.However,the dendrites and un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of sodium anod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odium metal batteries.This review includes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 Na anode protection in sodium metal batteries.The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as modified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 collectors,artifici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and electrolyte modifications.Conclusions and perspectives are envisaged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Na metal an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