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3篇
  免费   1275篇
  国内免费   1904篇
化学   6375篇
晶体学   217篇
力学   433篇
综合类   140篇
数学   1108篇
物理学   26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6篇
  1971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水中矿物元素的ICP-MS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ICP-MS对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的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证明用ICP-MS可以同时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矿物元素;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测定快速,省事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2.
Dispersion of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 (CuPc),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sulfonate (CuPcS) and cobalt(Ⅱ)phthalocyaninetetrasulfonate (CoPcTS)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XPS, FT-IR and UV-Vi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CuPc and TiO2 was very weak and CuPc was difficult to disper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While partly sulfurized CuPcS could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through sulfo-groups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0.085 g CuPcS/g TiO2. Completely sulfurlzed CoPcTS could also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as a monolayer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0.12 g CoPcTS/g TiO2. Interactions of the sulfo-group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s of CoPcTS with the surface of TiO2 could be evidenced by FT-IR characterization.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PcTS molecules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in a flat-lying mode while CuPcS in a slanting one.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dispersed CuPcS and CoPcTS molecules exist in both forms of monomers and dimers.  相似文献   
153.
酞菁,酞菁铁及酞菁镍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片层分子为晶体单胞模型,用量子化学具有晶体轨道的EHMO方法研究了酞菁、酞菁铁及酞菁镍的导电性能,讨论了碘掺杂对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碘掺杂后,系体构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层间作用加强,从而前述几种晶体的能隙均显著降低,电导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4.
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ylis-Hillman (B-H)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活泼烯烃和亲电试剂发生的偶合反应, 其产物是一个具有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胺类催化剂是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催化剂. 综述了各种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5.
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卷积伏安法测定环境水中的ED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 ,研究了Fe(EDTA) -在修饰电极上的吸附还原行为 ,用卷积伏安法通过Fe(EDTA) -的检测测定了环境水中的EDTA。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峰电流值与 8.0× 1 0 -7~ 5 .0× 1 0 -6mol L的EDTA呈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epp′ =0 .75 2 5c - 0 .661 3,r =0 .991 ,最低检出限为 5 .0× 1 0 -7mol L ,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 .8%。对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8 1 %~ 1 0 5 % ,对比HPLC的结果 ,相对偏差小于 5 %。  相似文献   
156.
在 1× 1 0 - 3 Pa~ 4 GPa的压力和 5 80~ 930 K温度范围内 ,利用高压技术并结合机械球磨 ,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晶粒尺寸对α-Fe与非晶 BN的固态反应的影响 .发现高压和晶粒细化可以极大地促进α-Fe和非晶 BN的固态反应过程 ,α-Fe与非晶 BN发生固态反应的临界晶粒尺寸约 8nm.压力和温度对反应产物及其晶体结构有明显影响 .2 GPa和 80 0 K时 ,反应产物为具有正交结构的 Fe-N新相 ;在 3~ 4 GPa和 690~80 0 K时 ,可形成单一ε-Fex N合金相 ;而在 4 GPa和 930 K以上 ,反应产物由 Fe-N合金相转变为 Fe3B相  相似文献   
157.
LBL分子沉积法制备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静电力为主的逐层分子交替沉积技术制备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通过带有正电荷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盐酸盐(PDDA)和带有负电荷的GOD交替沉积在修饰有3-巯基-1-丙基磺酸钠(MPS)的金电极表面.以甲酸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用循环伏安法检测GOD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GOD电极组装层数小于4时,电流响应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超过4层时电流响应减小.其中4层GOD修饰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55~6.63 mmol•L-1,当pH为7.0时,响应最大.同时电极的检测重现性能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4%.  相似文献   
158.
通过低温络合反应制备了高分散高合金化的Pt-Ru固溶体, 并将其均匀地担载在有序介孔碳CMK-3上, 以形成二元复合金属催化剂. XRD谱图表明,fcc结构的Pt原子部分被hcp结构的Ru原子取代形成置换固溶体, 而且几乎没有未形成合金的Ru存在. TEM和XRD研究结果表明, Pt-Ru/CMK-3催化剂中Pt-Ru合金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7 nm, 且具有良好的均一度. 还研究了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并与E-TEK公司同类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Pt-Ru/CMK-3催化剂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 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和抗CO中毒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同类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9.
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积分反应器和微分反应器对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乙烯在积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为乙酸(选择性为77.6%),很少生成乙醛(选择性仅为8.1%);而在微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醛(选择性为98.4%).在微分反应中分别以乙醛和乙醇为主反应物时,乙醛氧化完全生成乙酸,选择性为100%,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选择性低于0.15%.可以认为,在Pd-SiW12/SiO2催化剂上,水蒸气存在下乙烯主要经由中间物乙醛而生成乙酸.通过对含有不同组分和不同还原条件处理的催化剂活性的比较,认为目的反应主要发生在Pd与SiW12相互接触的部位,催化剂中的Pd0是活性Pd物种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60.
CompoundsformedfromCu ,AgandAuwithdithio lateligands ,suchasthedialkyldithiocarbamate (DTC) ,mercaptothiazoline (HMT)anddialkyldithiophosphates(DDP) ,hav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echnology .1Cu(I) Sclustersalsohavebeenimplicatedinbiologyasan ti oxidants .2Thecub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