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50篇 |
免费 | 6099篇 |
国内免费 | 1132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817篇 |
晶体学 | 1191篇 |
力学 | 2330篇 |
综合类 | 1496篇 |
数学 | 5015篇 |
物理学 | 15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79篇 |
2022年 | 983篇 |
2021年 | 1020篇 |
2020年 | 999篇 |
2019年 | 933篇 |
2018年 | 895篇 |
2017年 | 1343篇 |
2016年 | 967篇 |
2015年 | 1434篇 |
2014年 | 1726篇 |
2013年 | 2321篇 |
2012年 | 2157篇 |
2011年 | 2519篇 |
2010年 | 2471篇 |
2009年 | 2793篇 |
2008年 | 2938篇 |
2007年 | 2681篇 |
2006年 | 2764篇 |
2005年 | 2407篇 |
2004年 | 1928篇 |
2003年 | 1360篇 |
2002年 | 1354篇 |
2001年 | 1556篇 |
2000年 | 1672篇 |
1999年 | 964篇 |
1998年 | 472篇 |
1997年 | 396篇 |
1996年 | 359篇 |
1995年 | 303篇 |
1994年 | 330篇 |
1993年 | 343篇 |
1992年 | 280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42篇 |
1988年 | 196篇 |
1987年 | 161篇 |
1986年 | 147篇 |
1985年 | 94篇 |
1984年 | 116篇 |
1983年 | 110篇 |
1982年 | 74篇 |
1981年 | 83篇 |
1980年 | 64篇 |
1979年 | 48篇 |
1978年 | 30篇 |
1977年 | 14篇 |
1965年 | 21篇 |
1959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通过对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基性岩类岩石的荧光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发现中生代基性岩SiO2平均含量为±50%,新生代基性岩为±43%,前者属典型基性岩类,后者属超基性岩类。两者在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也有显著差异。中生代基性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与上陆壳的配分模式相同或相似,而新生代基性岩则与OIB型洋岛玄武岩相同或相似。由此得到的认识是:新生代的基性岩与OIB型洋岛玄武岩一样,均为地幔来源,而中生代的基性岩浆则极有可能来自上陆壳底部,与本区中生代壳内重熔岩浆层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912.
皖南牌坊传统灰浆的科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TIR,XRD,SEM等技术,对皖南牌坊上的传统灰浆材料配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牌坊灰浆样品为石灰掺桐油或糯米而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桐油灰浆强度的形成主要源于灰浆中石灰的碳化反应、桐油与氧气的交联反应和Ca2+与—COO-的配位反应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致密片层状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糯米淀粉对灰浆碳化过程的调控作用而形成的细密的微观结构是糯米灰浆具有良好性能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913.
“海纹石”的矿物学及谱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纹石”是具有蓝色条带的针钠钙石,是一种稀有的宝石材料,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查明其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现代测试方法,对“海纹石”不同颜色部分的矿物成分及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XRD,FTIR,Raman分析结果表明,“海纹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针钠钙石,并含有少量的方解石,与SEM分析结果较为一致。FTIR分析显示,“海纹石”白色部分在1 500 cm-1处出现一个明显的宽吸收带并伴有883和710 cm-1的吸收峰,表明含有少量方解石,而蓝色部分在该处没有此吸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显示蓝色部分在可见光区有640 nm宽吸收峰,表明可能含有微量元素Cu。“海纹石”白色和蓝色部分矿物组分的差异,表明两者可能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914.
基于基底细胞癌的太赫兹波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基底细胞癌变组织的太赫兹(THz)光谱和图像,并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的分析,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石蜡包埋的基底细胞癌组织进行透射式实验研究,获得了透过率和吸收系数的光谱,并利用癌变组织和健康组织区分度明显的1.3THz的吸收系数进行成像得到了与宏观组织较符合的THz图像.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太赫兹谱线及图像的成因,结合生物大分子的THz光谱,分别讨论了细胞密度、DNA的含量、水化作用对太赫兹光谱和成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癌变组织与健康组织相比对THz吸收较多.太赫兹光谱和成像技术有望用于术前基底细胞癌的轮廓诊断. 相似文献
915.
916.
917.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痕量特征标记性物质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为目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非常适合于生命科学研究。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的唾液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光谱分析,建立了肺癌患者唾液样本的实验模型,对该模型系统分析可为肺癌诊断提供辅助依据。统计学分析效果良好,并发现了分类比较明确的特异性波段1015cm-1~1070cm-1和1250cm-1~1280cm-1。在找出的12个特征峰的基础上应用K-均值方法验证了其判别准确性,结果提示提取的12个特征峰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近2000个波数的拉曼光谱图,灵敏度较特异度高,说明该方法适合预防性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918.
基于氧气A吸收带的baseline拟合距离反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红外被动测距的实现同气体及其波段的选取密切相关。氧气A吸收带具有独特的谱线结构,对于火箭羽流或者高温辐射体的距离探测,氧气A吸收带是最佳的距离反演通道。利用该特点,详细研究了逐线积分算法(LBLRTM),并设计了氧气A带吸收系数及标准光谱计算软件;利用A吸收带吸收光谱带外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实现基线(baseline)拟合,进而得到带平均透过率;在不同的距离条件下,将两种带平均透过率进行对比,误差在1.9%左右,拟合精度较高,该方法为后续距离的精确反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9.
Ti和Al共掺杂ZnS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i和Al单掺杂和(Ti,Al)共掺杂ZnS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介电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分析了掺杂后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禁带中引入了新的杂质能级,费米能级进入导带.掺杂改变了ZnS晶体的导电特性,使它表现出金属特性,导电性能增强;与纯净ZnS相比,Ti单掺杂和(Ti,Al)共掺杂ZnS的吸收边均出现明显的红移,且在1.79eV左右出现了一个新峰;而Al单掺杂ZnS的吸收边则发生明显的蓝移,且不产生新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