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4篇
  免费   1114篇
  国内免费   2192篇
化学   3960篇
晶体学   243篇
力学   225篇
综合类   260篇
数学   849篇
物理学   28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屈小芳  曹亚萍  吴庆  胡庆红  袁泽利 《应用化学》2018,35(11):1317-1324
为构建光动力治疗与化疗协同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含氮芥双-(亚苄基)环烷酮化合物3a~3c及对比的双-(亚苄基)环烷酮化合物3d~3f,并经核磁共振波谱仪(NMR)、高分辨质谱HRMS(ESI-MS)、X射线衍射仪(XR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了他们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和Hep G2(人源肝癌细胞)的光毒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两株受试细胞株表现出了一定的光毒性,尤以化合物3a对Hep G2光毒性的半抑制率(IC50)达到2. 0 nmol/m L,值得进一步研究。运用Gaussian09软件,在B3LYP和6-311G+基组水平上对化合物3a和3d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并得到其优化构型和分子轨道能量,从前沿轨道能量分析了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2.
茅珏榛  周劲松  李学谦  周启昕  曹辉 《应用化学》2018,35(12):1497-1506
采用等体积浸渍煅烧法制备钴改性活性焦(Co-AC),并采用BET、XRD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 利用固定床吸附实验台,研究了模拟煤气(N2、H2、CO、H2S)气氛下汞的吸附特性,重点关注H2S对汞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5%负载量的Co-AC在120 ℃和H2S作用下具有优异的脱汞能力,2 h内平均脱汞效率高达97.8%。 此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首先计算了H2S、HS及S在Co3O4(110)表面的吸附能及键长,通过比较H—S键键长的变化得出H2S会逐步解离成HS与S,然后将优化后的S-Co3O4(110)作为Hg的吸附基底,研究其吸附特性,得出Hg与S反应生成稳定的HgS,吸附能为-3.503 eV,证明了汞的吸附遵循Eley-Rideal机制。 Co-AC吸附剂在高温下脱汞性能受到极大的抑制,因为随吸附温度升高,表面活性硫的减少及硫和汞的反应平衡常数下降显著,导致汞的脱除能力下降。 本文采用了实验加模拟的手段,探明了H2S存在时Hg0在钴基吸附剂表面的反应机理,为协同脱除煤气中的H2S和Hg0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3.
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凹凸棒土(Atp)进行磁改性,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出磁性氧化铁改性的磁性凹凸棒土(MAtp),采用BET、VSM、XRD以及SEM等手段对其理化性质加以分析,并在固定床实验台上进行模拟烟气脱汞性能测试,研究了铁氧化物含量、反应温度和烟气成分对其除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tp与磁性物质的复合提高了其对Hg~0的脱除能力,并且随铁氧化物含量升高,MAtp脱汞能力逐渐增强;在实验温度区间内,脱汞能力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MAtp对Hg~0以化学吸附为主;O_2、NO的添加有利于Hg~0的脱除,但Hg~0穿透率随浓度变化不显著;SO_2抑制汞的脱除,并且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当NO和SO_2共同存在时,NO能明显削弱SO_2对脱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手性分子光开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杰  曹德榕 《有机化学》2008,28(8):1336-1347
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同类型的手性光开关分子, 如手性螺烯、偶氮苯、二芳基乙烯、螺吡喃、联二萘、俘精酸酐、胆红素-IIIα, 手性光致变色聚合物等; 讨论了分子手性光开关材料特殊的光致异构性质, 综述了该材料在信息存储等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 并展望了手性光开关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用3-甲酰基色酮、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乙酰乙酸乙酯与醋酸铵一步法合成4-(色酮-3-基)-3-乙氧羰基-1,4,5,6,7,8-六氢-5-氧代-2,7,7-三甲基喹啉类化合物,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代表性化合物2f的晶体结构. 2f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c空间群, 所得晶胞参数为: a=2.0255(4) nm, b=0.9132(2) nm, c=1.4066(3) nm, β=121.60(3)°, V=2.2159(8) nm3, Z=4, Dc=1.335 g/cm3, μ=0.209 mm-1, F(000)=736, R1=0.0556, wR2=0.1248.  相似文献   
996.
陈华  白洁  赵莲  苑香果  李小六  曹克强  CAO  Ke-Qiang 《有机化学》2008,28(6):1092-1096
利用微波促进的多组分一锅法, 在封管条件下, 以萘胺、芳醛和巯基乙酸为原料, 4-二甲氨基吡啶(DMAP)/N,N’-二环已基碳二亚胺(DCC)为催化剂, 合成了系列新的噻唑烷酮衍生物, 该反应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目标化合物通过IR, NMR, 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结构. 初步测试了化合物对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菌致病变种、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白粉病菌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但对前两种植物病菌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7.
为适应快速增长的转基因生物(GMOs)安全评价与管理的需求,高效、可靠的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羧基化聚吡咯(cPPy)与氯化血红素(Hemin)的纳米复合物(cPPy-hemin),并以其为信号标签合成了一种DNA双链结构功能化的纳米信标(DNA-cPPy-hemin)。利用cPPy-hemin增强的模拟酶催化活性,结合点触发链置换反应(TSDR)信号放大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基因传感器用于转基因成分的灵敏检测。通过信号探针(Ps)与模板链(Ts)、辅助链(As)结合形成DNA双链体结构中的-NH2功能化cPPy-hemin,制备Ts/As/Ps-cPPy-hemin双链DNA结构的纳米信标。在目标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序列和燃料链(Fs)存在下,TSDR过程释放出的Ps-cPPy-hemin与固定在电化学沉积金纳米粒子修饰GCE表面上巯基化的DNA捕获探针(Cs)相结合,利用cPPy-hemin对H2O2的模拟酶催化产生的电信号,可实现对CaMV35S的定量检测。在最优条件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N-磷酰化丙氨酸和四种核苷(腺苷,尿苷,胞苷和鸟苷)的模板反应产物。结果表明生成了不同类型的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并且生成的二核苷酸序列也得到了确证。研究结果揭示,二核苷酸骨架裂解形成的c离子可以作为确证二核苷酸序列的诊断离子。本文首次证明不论是在正离子模式还是在负离子模式下,c离子都可以用来确定此反应体系中生成的二核苷酸产物的序列。  相似文献   
999.
本实验合成了一种以聚乙烯基酯树脂为原料的聚合物整体柱。在聚合反应中,聚乙烯基酯树脂在聚合中既作为单体同时也作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十六醇为致孔剂。聚合物制得后以扫描电镜考察了该聚合物的内部形态。同时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分别考察了该整体柱的分离能力和载样量。在分离实验中,考察了流动相的浓度及pH值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可成功的从鸡卵清中分离出,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Catalytic direct dehydrogenation of methanol to formaldehyde was carried out over Ag‐SiO2‐MgO‐Al2O3 catalyst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mass frac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8.3% MgO, 16.5% Al2O3 and 20% silver loading. Using this optimum catalyst, excellent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were obtained.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ol and the selectivity to formaldehyde both reached 100%,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other previously reported silver supported catalysts. Based on combined characterizations, such as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diffuse reflectance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DRS), nitrogen adsorption at low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ammonia (NH3‐TPD), desorption of CO2 (CO2‐TPD), etc.,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o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Ag‐SiO2‐ MgO‐Al2O3 catalyst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This perfec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direct dehydrogenation of methanol to formaldehyde without any side‐products is attributed to its unique flower‐like structure with a surface area less than 1 m2/g, and the strong interactions between neutralized support and the nano‐sized Ag particles as active cen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