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05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1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87篇
物理学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非晶合金力学行为与其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之间本征关联,是固体力学研究领域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单一力学激励形式并不能有效地描述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特别是结构与动力学的关联.如何探索非晶合金结构信息,须将诸多因素综合,在不同力学激励下研究非晶合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与变形机理.本研究以La62Cu12Ni12Al14非晶合金为模型体系,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非晶合金动态弛豫行为.基于准点缺陷模型,对模型合金体系α弛豫和β弛豫进行了分离.借助于拉伸应变率跳实验,探索非晶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确定非晶合金塑性流变过程中弹性、滞弹性以及塑性变形的贡献.本研究从非晶合金动态力学弛豫行为和宏观塑性流变行为出发,尝试揭示微观非均匀性对非晶合金在不同激励形式中缺陷的激活、扩展和融合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132.
本研究旨在探究硅胶鞋垫对青年女性穿高跟鞋下楼梯时前脚掌的足底压力因素, 分析硅胶鞋垫对前脚掌压力的影响. 共选取了12名女性受试者, 在高跟鞋前掌部位放置不同的硅胶鞋垫, 发现前置垫硅胶鞋垫后, M4-5处(第4~5跖骨区)的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和冲量均显著减小(P<0.05), 非蜂窝状前脚掌垫与蜂窝状前脚掌垫相比, M4-5处的峰值压强、冲量和接触面积显著减小(P<0.05), M2-3区(第2~3跖骨区)的接触面积也显著减小(P<0.05). 结果表明女性穿着高跟鞋下楼梯时, 非蜂窝状前脚掌垫与蜂窝状相比对前脚掌外侧产生的压力更小, 考虑出现该情况是由2种硅胶鞋垫的不同结构、硬度、厚度和材料引起的, 其原理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3.
为了解MBT鞋对足弓部位的功效, 用Novel Pedar-X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穿MBT鞋正常行走时足弓进行测量, 以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来反映MBT对足弓的压力特征. 在正常速度步行时, 穿着MBT鞋、运动鞋、帆布鞋足弓内侧与足弓外侧区域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依次减少, 且MBT鞋与运动鞋、帆布鞋在足弓内侧峰值压力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足弓外侧只有MBT鞋与运动鞋有差异. MBT鞋与运动鞋、帆布鞋在足弓内侧的峰值压强都有差异; 足弓内侧与足弓外侧的接触面积是MBT与帆布鞋有差异. 结果显示, 穿MBT鞋步行时能对足弓起到支撑作用, 减少足底肌肉损伤, 防止筋膜炎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4.
使用Langevin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环形聚电解质的电泳行为, 发现环形和线形链具有相似的临界电场强度. 当场强超出临界值, 平衡离子凝聚度急剧降低, 链构象明显溶胀. 相比线形分子, 环形链凝聚度降低的幅度较少, 源于环形链在电场中的构象拉伸度小于线形链. 在不考虑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2种分子链的电泳迁移率均满足“局部力平衡”关系. 在不同的溶液库仑强度下, 2种链的迁移率差异出现峰值, 电场增强导致峰值增大和峰位置右移.  相似文献   
135.
The ^8Li(p, d)^7 Li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omogeneous 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and in the seed-nuclide production phase for the r-process. For the first time, its angular distribution at backward angles was measured in inverse kinematics at Ec.m.=4.0 MeV by using an ^8Li secondary beam.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 includes the contributions of ^8Li(p, d0)^7Li and ^8Li(p, d1)^7Li^*. The ^8Li(p, d0)^7Li component is estimated to be 40%-58% in the mixture angular distribution by analysing the measured result.  相似文献   
136.
We investigate the fragmentation behaviour of decamethylcyclopentasiloxane (DMCPS) plasma using a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which is used as the precursor to deposit SiCOH film in an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CR) plasma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DMCPS molecules comprises a fivefold Si-O ring and ten -CH3 groups bonded at five Si atoms. In ECR discharge plasma, the main fragmentation behaviour of DMCPS includes two stages. One is the breaking of fivefold Si-O rings and then the formation of threefold Si-O rings and Si-O chain species. The other is the decomposing of hydrocarbon groups from Si atoms and then the crosslink of hydrocarbon species. Combined with the bonding configuration of SiCOH films, the relation between species in ECR plasma and films structures is analysed.  相似文献   
137.
High density boron carbide nanowires are grown by an improved carbon thermal reduction techniqu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energy lose spectroscopy of the sample show that the synthesized nanowires are B4 C with good crystallization. The field emission measurement for an individual boron nanowire is performed by using a Pt tip installed in the focused ion beam system. A field emission current with enhancement factor of 10^6 is observed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during emission is also carefully studied. Furthermore, a two-step field emission with stable emission current density is found from the high-density nanowire film. Our results together suggest that boron carbide nanowire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electron emission nanodevices.  相似文献   
138.
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光学损耗低的氟化聚合物单体分子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MA)及其分子链在[Zn2(BDC)2TED]n和[Zn2(BPDC)2TED]n两种结构有序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特性,得到相应的吸附数量和取向程度,以探索提高聚合物材料双折射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影响TFMA单体分子在这两种MOF孔道中吸附及取向特性的三个因素:a)由于MOF孔道壁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极性表面,MOF孔壁与极性分子TFM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对TFMA单体分子在孔道内的吸附和取向有促进作用;b)在受限空间中的聚合物单体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其分子间隙更加紧密,同样也对其分子取向有促进作用;c)在这个两种孔洞与聚合物单体分子相对大小不同的MOF中,单体分子和分子链的取向度基本一致,但单体分子在孔径较大的MOF中吸附数量更多。这三个因素的重要影响,为聚合物单体或MOF的选取、对聚合物链取向及双折射性的控制提供理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9.
对于近年来清华大学与美国合作研究组在原子核结构实验研究中有关奇A 核的多声子 振动带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研究人员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识别了质量数A = 100 丰中子核区的奇A核103Nb,105Mo,107Tc 和109Tc中的两声子 振动带,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在奇A 核的结构研究中发现的仅有的4 例这样的结构。对于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这些多声子 振动带的特性进行了评述,并对目前在多声子带其他方面的研究及今后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概述。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ulti-phonon γ-vibrational bands in odd-A nuclei by ou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has been reviewed. The two phonon -vibrational bands in 103Nb, 105Mo, 107Tc and 109Tc in the A = 100 neutron-rich nuclear region were identified, which are the only four such bands discovered in nuclear structure studies until now.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se band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The other aspects for our research on the multi-phonon vibrational bands as well as our future research work are also brief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140.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改进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影响太阳分光光度计精度的各种因素误差分析,分别在太阳天顶角,大气光学质量,Rayleigh光学厚度,臭氧总量等方面做了方法上的改进,以提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精度。利用一般的文献上的处理方法做为比较,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单独影响,再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结果,提出了太阳分光光度计处理的高精度算法,并应用于太湖等实际测量的反演中。实验处理表明本文改进算法对提高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精度有着良好的效果。将为仪器的使用,数据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