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7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1.
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 Mass Spectra of n-C3H7I AND i-C3H7I are obtained using a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at 532 nm. No parentions are observed in MPI of both isomers. N-propyl cation dissociates more extensively than isopropyl cation. The C2H+5(M/Z=29) ion is observed instead of C2H+4(M/Z=28) ion in MPI of n-C3H7I, in contrast to i-C3H7I. It is found that parent molecules are first two-photon resonantly excited to A-band, then go through dissociation. Fragment ions are produced by ionization and dissociation of neutral fragments. We present directly the diss ociation pathways of n-propyl 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proposed by Levine using maximum entropy formalism. Moreover, those of isopropyl 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branching ratio analyses.  相似文献   
112.
采用Franz-Nodvik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系统地分析了啁啾脉冲放大(CPA)过程中抽运光和信号光能量密度以及晶体参量对放大器输出能量和转换效率的影响。将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啁啾脉冲放大系统中,存在一个抽运光最佳能量密度。合理选择抽运光的能量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对注入信号光能量的要求以及由于信号光能量抖动所造成的输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方法的改良,建立了9种中草药中13种代表性农药残留分析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新鲜样品用乙腈提取,干样品用水和乙腈提取,再加入NaCl和无水MgSO4液液分离;然后,在新鲜样品提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和多壁碳纳米管,在干样品提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多壁碳纳米管和N-丙基二乙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进行分散固相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质谱进行确证和测定,内标法定量。3个添加水平(0.02~0.4 mg/kg)的平均回收率为67.9%~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0%;方法定量限(LOQ)在0.004~0.03 mg/kg之间;检出限(LOD)在0.009~0.01 mg/kg之间。采用本方法检测12例市场样品,其中3例样品检测出目标农药。  相似文献   
114.
二乙肤的红外光谱[1]和泛频吸收谱[2]有一定研究,其电子轰击电离[3,4]、场致电离[5]和电子轰击所产生离子的红外多光子及碰撞解离[6]表明,母体离子的碎裂以α键的断裂,从而失去甲基并形成亚胺离子为主.二乙胺分子中N原子与其他原子的构型成锥形,而在母体离子中则成平面结  相似文献   
115.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对2-巯基苯并咪唑(A)、2-氨基苯并咪唑(B)、2-甲基苯并咪唑(C)和苯并咪唑(D)等四种缓蚀剂抑制HCl对碳钢腐蚀的性能进行理论评价, 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分析. 全局活性指数的计算表明, 四种分子中, 2-巯基苯并咪唑分子具有最强的反应活性; 对于其他三种分子, Fukui指数和全电子密度分布指出, 2-氨基苯并咪唑具有两个亲电攻击中心, 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双中心吸附, 其缓蚀性能应优于2-甲基苯并咪唑和苯并咪唑; 缓蚀剂分子与三层铁原子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确认2-甲基苯并咪唑比苯并咪唑在金属表面吸附更稳定. 综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结果, 四种缓蚀剂分子缓蚀效率的顺序应为A>B>C>D, 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6.
大豆苷元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大豆苷元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结合反应。大豆苷元对人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并发生了分子内非辐射能量转移。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大豆苷元与H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0.34×10^4(23 ℃),1.10×10^4(30 ℃)和4.36×104 L·mol^-1(40 ℃)。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大豆苷元与H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50 nm(23 ℃),1.46 nm(30 ℃)和1.42 nm(40 ℃)。通过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可知大豆苷元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大豆苷元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在航天器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防护领域中,采用高技术纤维作为防护材料是当今防护结构发展的趋势之一,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高强度纤维。对玄武岩纤维织物受铝合金弹丸超高速撞击时的宏观穿孔损伤特性和细观纤维丝断裂损伤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观察到了冲击高压造成的材料熔化现象,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玄武岩纤维布撞击孔的孔径方程,根据纤维丝断口形貌分析了纤维丝的断裂原因。研究结果可为玄武岩纤维材料在空间碎片防护结构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8.
The multiphoton ionization spectra of dimethylamine are given in the 445-470 nm region. A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was used,and experiment was done under collision free condition. It is found that (2+2)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 through (nN,3s) Rydberg state produces parent ions which endure pseudo-α and C—N bond cleavages. The former forms CH3N+H=CH2 ions,and the latter gives CH2=N+H2 ions .  相似文献   
119.
120.
乙胺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过程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乙胺分子在440~475nm波长范围内多光子电离(MPI)质谱(MS)研究结果。碎片离子主要由母体离子碎裂模式产生。母体离子CH3CH2N+·H2由经3s里德堡态的(2+2)共振多光子电离产生后,大部分发生β键断裂,形成CH2=N+H2离子,还有一部分再吸收一个光子,通过C-H(CH2)键的断裂产生了CH3CH=N+H2离子。CH3CH=N+H2和CH2=N+H2离子最容易发生的碎裂过程是脱去氢分子,分别产生C2H4N+(分子式)离子和CH≡N+H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