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3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电润湿液体变焦透镜的光学特性和变焦系统设计理论,将各组元焦距作为变量,列出了该液体透镜变焦系统的变焦方程.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变焦方程,得到符合条件的初始结构;再利用优化设计软件进行像差平衡,设计了一个具有4片液体透镜,焦距为20~120mm的大变倍比液体透镜变焦系统.系统各焦距处光学传递函数在66lp/mm处均大于0.3,畸变小于2%,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2.
对现有的灰色T型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通过综合两种模型的优点,从而提出改进的灰色T型关联度模型,改进过后的模型弥补了原来模型的不足.还对关联度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在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加强该模型的可信度.序列通过初值化处理后,再进行关联度计算,结果显示改进后的T型关联度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首先,对灰色T型关联度进行改进,弥补了其中的不足,通过实例验证,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同时展现了改进T型关联度模型的可信度,充分说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次,将其改进的T型关联度与AHP相结合,构造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得分模型,可以反映事物的动态优劣变化,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综合评价得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反应离化簇团束制备氮化镓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离化簇团束的基本性质与原理,运用反应离化簇团束技术在低衬底温度下制备了氮化镓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出该薄膜为多晶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表明,已经形成了Ga—N 化学键,氮、镓原子比接近1∶1,说明反应气体离化簇团技术是一条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氮化镓薄膜的可行的技术途径.薄膜中含有少量氧化镓,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发现,增加氮气的离化率有助于减少薄膜中的氧含量.  相似文献   
55.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Na、 Be、 Mg掺杂单层MoS_2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电荷分布.得到Be掺杂单层MoS_2体系在实验上较容易实现,在三者掺杂体系中稳定性最强.与此同时,掺杂体系的带隙值都降低,有利于电子的跃迁,增强了导电性能;掺杂原子打破了原体系的平衡关系,导致周边S原子p轨道上的多余的电子会与近邻Mo原子d轨道上的电子产生相互作用;平衡的打破,也导致了杂质原子周围存在着电荷聚集和损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6.
铝粉粒度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联合技术研究了10.7 μm, 2.6 μm和40 nm铝粉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铝粉的加入对AP的低温放热峰有抑制作用, 对高温放热分解反应有促进作用, 并且随铝含量的增加和铝粒径的减小这种作用更强烈. 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技术对不同升温速率下TG-DSC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为40%的不同粒径铝粉的加入对AP的热分解三阶段(A→B→C→D)反应模型无影响, 但反应机理函数发生了改变. 纯AP, AP/Al(10.7 μm), AP/Al(2.6 μm)及AP/Al(40 nm)的反应机理函数组合分别为C1/D1/D1, C1/D1/D3, C1/D1/D4和C1/D1/F2.  相似文献   
57.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钛硅多元掺杂的含氢类金刚石薄膜. 在球-盘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不同气氛环境对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电镜和拉曼光谱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和转移层结构, 探讨了薄膜的摩擦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薄膜在真空和氮气环境下摩擦系数较小、磨损率低,表现为磨粒磨损;在氧气和高湿度大气环境下摩擦系数较大、磨损率高,表现为黏着磨损;在低湿度空气环境下薄膜摩擦系数最低,表现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混合磨损机理;转移层发生摩擦诱导石墨化和聚乙炔链C=C键双氢化两种摩擦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58.
土壤样品中的硼元素在酸溶体系中易挥发,采用碱熔法则无法同时测定钾、钠,并且大量的盐类也不利于检测.而在盐酸-氢氟酸-硝酸三酸体系中,通过加入甘露醇可以保护硼在密闭消解条件下不易挥发损失.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为测试手段,使用耐氢氟酸进样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待测元素受到污染,通过预加内标的方法来纠正体积偏差后,可以实现对土壤样品中硼、磷、钠、钾元素的同时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加稳定剂时,硼在消解过程中会因挥发而损失严重,但在有稳定剂的存在下,即使在160℃以上,硼也没有检测到挥发损失,证明采用甘露醇作为稳定剂是可行的.通过有证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的测试验证,对于硼质量分数高于10 mg/kg的土壤样品,其测试结果与认定值相对偏差小于10%,具有很好的灵敏度且操作简单,易用于大批量的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59.
近场记录光盘的写入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浩  裴先登  黄俊 《光学学报》1999,19(2):91-195
近场记录光盘是一种新的光盘记录技术,它有二个特点:(1)极高的记录密度;(2)很高的寻道速度。本文介绍了近场光盘技术的特性;提出了近场光盘记录技术中动态条件下读写中的写入能量地头盘间的能量传输问题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60.
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效率提升迅速,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光伏技术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钙钛矿光电材料可以通过自掺杂或外源掺杂的方式实现薄膜导电类型(p型或n型)的定向调控;而具有双层薄膜结构的钙钛矿p-n同质结可以通过薄膜双沉积技术制备,这为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技术基础。新型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摒弃传统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可简化电池结构,不仅有利于提升电池工作稳定性,降低成本,更能进一步释放钙钛矿太阳电池在柔性和半透明应用中的潜力,推动钙钛矿电池的实用化进程。本文围绕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综述了钙钛矿光电材料p/n特性掺杂和钙钛矿同质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钙钛矿同质结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