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化学   173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362.
设计了一种无人机电池补给系统,用以增加运输型无人机续航时间。  相似文献   
363.
通过酰氯作为活性中间体与四甲基胍反应,制备出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新型胍基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R,EI-MS,HRMS等表征,并通过1HNMR初步研究了其中部分化合物与核苷酸及丁二酸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胍基与生命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特异性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4.
微乳液相行为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用正交试验法求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形成的最佳配方:W_(DODMAC):W_(SDS)=1:4~1:5;C_(n-butanol)%=11.0~12.0;C_(NaCl)%=3.25附近.研究了盐浓度、DODMAC和SDS复配比例、正丁醇浓度(1.0%~14.0)%以及酸种类(正丙醇、正丁醇和正戊醇)对微乳液相态、超低界面张力(γ_(mo),γ_(mw))、最佳含盐度(S)和盐宽(△S)的影响,得到了微乳液相行为的一些规律.并用FT-IR,ESR和冷冻蚀刻方法研究了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3种方法均表明中相微乳液随着含盐度增加,微观结构经历o/w型到B.C.再到w/o型转变.中相微乳液分子组织形态的有序分布规律,有助于构作微乳液体系的模型,有助于对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认识及阐明微乳液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365.
宇宙中的实物根据宇宙各部分的温度和密度的不同而以各种形式存在着:有炽热的巨大的物体——恒星,有紧密的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行星,有尘雾状的和蒸气状的云彩,最后,还有充满在星球和银河之间的疏散的气体介质。实物的这一切形式是相互联系的。在宇宙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实物交换。譬如:宇宙线和陨石屑从宇宙空间不断地落到地球上来。在研究极光光谱时证明了,氢气不是从接近大地的大气层中进入大气的上层,而是以宇宙线的质子的形式侵入的。另一方面,地球也不断地在星际空间中损失气体(譬如,惰性气体)和极微小的尘粒。所以,无可争辩地,地  相似文献   
366.
硫代乙醇酸在水溶液中发生聚合形成二聚物,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了一个二硫代二乙酸钠配位聚合物[Na(C4H5O4S2)H2O]n(1),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I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4.8513(2) , b=25.0186(5) , c=6.9085(3) , β=98.479(2)°, V=829.34(5) 3, Z=4, Dc=1.78 g·cm-3, Mr=222.21, μ(MoKα)=67.2cm-1, F(000)=456, R=0.0713, wR=0.2095。结构分析表明:1由二维层状结构组成,层与层之间通过S…S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化合物在135 ℃之前保持稳定,在200~320 ℃结构完全坍塌。  相似文献   
367.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及化学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是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升温,文献报道量激增。本文在现有文献综述及近期报道的基础上,从利用热化学方法由生物质获得燃料油及化学品的角度对各方案进行了归纳、适当补充及简要述评,重点介绍了生物油催化裂解精制、水相重整制备烷烃、超临界水/水热制备化学品3个领域。  相似文献   
368.
新合成方法制备的LiCoO2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  其鲁  柯克  晨辉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6):635-640
采用新合成方法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oO2。通过ICP-AES、XRD、SEM、电化学方法等测试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并与商品LiCoO2材料作了对比研究。同时分别以国产MCMB和石墨作负极活性物质、合成的LiCoO2作正极活性物质做成锂离子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Co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其它两种商品LiCoO2材料,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55.0 mAh·g-1,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5.3%,而且以此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也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计时电位分析结果还表明,合成的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了三次相转变过程,但相变过程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369.
Na 掺杂对硅酸锂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 在添加不同比例Na2CO3的条件下, 合成出一系列可在高温500~750 ℃之间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 用热重分析仪测量了硅酸锂材料的CO2吸收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适量Na元素的掺杂, 能够提高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 当Na2CO3的添加量x=0.02时, 合成的硅酸锂材料在CO2气氛下, 于700 ℃恒温保持约15 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 材料的吸收量为(46±0.6)%(w), 与未经掺杂的材料相比, 吸收容量有所提高. 此外, 气氛中CO2的浓度对材料吸收CO2的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70.
聚乙二醇(PEG)负载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易于回收和循环使用, 因此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此外, PEG可以用作催化反应的流动相动态地担载催化剂, 通过“均相反应, 两相分离”实现均相催化剂的简单分离. 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