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26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10篇
物理学   1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onsidering the magnetic field response of the QGP medium,we perform a systematical study of the chiral magnetic effect(CME),and make a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background-subtracted correlator H at the energies of the RHIC Beam Energy Scan(BES)and the LHC energy.The CME signals from our computations show a centrality trend and beam energy dependence that ar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the charge dependent correlations.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chiral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at the RHIC and LHC energies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The dependence of the time-integrated current signal on the beam energy√s with different centralities is investigated.Our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ime-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is maximal near the collision energy√s≈39 GeV.The qualitative trend of the induced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CM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the RHIC and LHC energies.  相似文献   
32.
分别合成了疏水和亲水性咪唑类离子液体,并制备了相应的两种离子液体修饰的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测量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在离子液体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一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反应,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也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得到了与循环伏安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3.
用纵拉、先纵后横、纵-横-纵等拉伸方式得到了各种平面取向程度的PET薄膜。短路热释电流温谱显示α峰随平面取向度增大向高温线性移动。被冻结的大分子主链链段偶极热松弛活化能随反式构象含量增大呈线性下降。热松弛时间常数则随反式构象含量增大而增长。  相似文献   
34.
采用50~200nm同步辐射光,对CH2Br2的光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测定的母体离子及其碎片离子出现势,得到二溴甲烷的绝热电离势为10.23±0.01eV,并获得了离子的生成焓,解离能及键能等热力学数据,分析了碎片离子的光解离电离通道。  相似文献   
3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结晶良好的ZnS纳米粒子,通过XRD、FT-IR、TEM、UV-Vis DRS等手段对所合成的ZnS粉体的结构、粒度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评价了ZnS粉体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纳米ZnS为典型的六方晶系,粒径大致为10~20 nm,不论是在紫外光或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均具有优异的脱色率,呈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6.
 以桥联硅氧烷 1,1'-双[(2-三乙氧基硅基) 乙基]二茂铁 (BTEF) 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导向剂, 采用共聚法制备了二茂铁功能化的周期介孔有机硅烷材料 (PMO-Fc). 同时以 BTEF 为修饰剂, 以甲苯为分散剂, 采用嫁接法制备了 Fc-MCM-41 杂化介孔材料. 采用 N2 物理吸附、X 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评价了其催化苯羟化反应活性. 结果表明, PMO-Fc 具有有序的二维六方形孔道结构, 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在苯羟化反应中表现出比 Fc-MCM-41 更高的催化活性, 苯酚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 65.3% 和 20.2%.  相似文献   
37.
电沉积硅烷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4-二羟基苯甲酸作模板分子,在玻碳电极表面恒电位沉积四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经无水乙醇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硅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膜电极.该电极能有效地抑制电化学氧化过程中3,4-二羟基苯甲酸的电聚合及其同分异构体2,4-二羟基苯甲酸对测定的干扰.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3,4-二羟基苯甲酸测定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0×10-5~8.0×10-4mol.L-1,浓度检测下限为5.0×10-6mol.L-1.  相似文献   
38.
周媛  高鹏飞  张铁明  王永钊  赵永祥 《催化学报》2010,31(11):1405-1410
 以单硅酯 (2-(环戊基-1,3-二烯基) 乙基) 三乙氧基硅烷 (TEECp) 和含有亚乙基桥键的硅酯 1,2-二 (三乙氧基硅基) 乙烷为硅源, 以三嵌段共聚物 P123 为模板剂, 通过调节 TEECp 预水解时间, 采用共聚法合成了环戊二烯掺杂乙烷桥联材料 (Cp-PMO), 并采用小角 X 射线衍射、N2 物理吸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环戊二烯基被成功引入到乙烷桥联材料中, 所得 Cp-PMO 样品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孔道, 热稳定性较高; 随着材料中环戊二烯含量的增加, 其有序性降低, 孔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所减小, 孔壁逐渐增厚. 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的酯交换反应中, Cp-PMO 样品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当该样品中环戊二烯含量为 30% 时, 乙酸乙酯转化率和乙酸丁酯收率分别可达 19.3% 和 10.6%.  相似文献   
39.
低温等离子体协助B2O3/γ-Al2O3 选择催化还原NO(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助催化条件下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SCR).反应气体经等离子体活化后,生成NO2,HCHO,CH3NO和CH3NO2等活性更高的中间产物.程序升温表面反应表明,这些中间产物可在等离子体后置催化装置上进一步反应,从而使NOx还原为N2.在考察的一系列催化剂(包括γ-Al2O3,Ag/γ-Al2O3,B2O3/γ-Al2O3,Ga2O3/γ-Al2O3,In2O3/γ-Al2O3等)中,B2O3/γ-Al2O3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300oC时,NOx转化率达到最高.与γ-Al2O3催化剂相比,在10wt%B2O3/γ-Al2O3催化剂上,300oC时,NOx转化为N2的转化率从33.4%提高至51.0%.催化剂的酸性对于经等离子体活化后的反应气体在催化剂上的SCR反应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催化剂上吸附态NOx对于NOx的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0.
合理构筑了3个具有固态自旋交叉特性的亚铁四面体笼状化合物1~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化合物是由6个咪唑席夫碱配体和4个亚铁离子组装形成的边导向封顶胶囊结构。金属中心占据四面体的顶点,而配体组成了四面体的边。这些笼状化合物的内部空腔被咪唑基团环绕,而外部则被取代苯环包围。一个阴离子客体被限域在笼状化合物空腔内,并与笼状化合物主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当在笼状化合物的乙腈溶液中加入卤素离子(Cl-和Br-)时,溶液的颜色和MLCT峰强度会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亚铁四面体笼状化合物的自旋状态由低自旋向髙自旋发生了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