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化学   303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2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31.
氧氟沙星的荧光光谱与质子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质子化作用。在强酸性溶液中,OFL分子可以结合两个质子而以三元酸H3L2+的形式存在,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max)为505 nm。随着pH值升高,OFL的荧光光谱发生变化,在激发光谱中352 nm 形成一等荧光点,同时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出现等色点,这一光谱特征表明H3L2+逐渐失去4位C羰基氧结合的质子。在pH 2.5~4范围内,OFL以H2L+形式存在,λmax为499 nm。当pH>4时,随pH值升高,位于499 nm 的荧光发射峰逐渐蓝移至455 nm,在484 nm形成一等荧光发射点,表明C-3位羧基质子的离解。在pH 7左右,OFL以双极离子HL形式存在,λmax为455 nm,是最强的荧光型体。当pH>8时,随pH值升高,λmax由455 nm红移至约475 nm,同时荧光强度下降,表明HL失去哌嗪环N-4上结合的质子。当pH>10时,OFL以阴离子L-形式存在, 荧光强度随pH值升高而降低,但λmax基本不变,表明介质环境对OFL的荧光性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2.
肿瘤临床诊断的红外光谱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肿瘤组织的阶段性研究进展。在比较研究了不同红外光谱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符合很好。该方法可直接测量冰冻和手术切除的新鲜离体肿瘤组织,测试简便,符合快速诊断的要求。另外,作者将中红外光纤和衰减全反射光谱测量方法相结合,实现了手术过程中原位、在体和实时检测肿瘤组织。累计研究了包括腮腺、颌下腺、食道、胃、肠、肝、胆囊、肾、乳腺、肺、甲状腺等十几种肿瘤和相应的正常组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红外光谱法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表明该方法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对一些甲状腺患者的肿瘤组织分别进行了体表、术中在体和离体光谱检测研究,探讨了中红外光纤光谱法对甲状腺肿瘤进行无创体表检测的可能性,对术中红外光谱快速判断组织良恶性的规律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4.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并且发病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X线、超声、CT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影像诊断,这些诊断方法需要等到肿块形成具有占位效应时才能检测出来.而振动光谱法是分子结构变化的灵敏探针,它在癌症形成的初级阶段即可观察到分子结构的改变,因此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无损伤、快速和方便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5.
中红外光纤技术用于口腔肿瘤在体原位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肿瘤病人存活率的重要因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1)基因突变;(2)生物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3)细胞和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只能检测较大的肿块,组织标本的病理诊断法需在  相似文献   
136.
压电材料中的微裂纹屏蔽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当主裂纹与一个微裂纹在远场I型力(KI)和远场电位移(Ke)作用下的相互干涉问题,得出了在微裂纹的位置角和方向角周时独立变化时,微裂纹对主裂纹的屏蔽作用的全局使命主裂纹扩展,通过电算还发现Ortiz在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异性材料中得出的“微裂纹群对主裂纹最大屏蔽效应产生在微裂纹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垂直的方向”在压电材料中不再成立,进而提出除Hutchinson指出微裂纹屏蔽效应两个来源(即:材料有效刚度的降低和残余应力的释放)外的另一个来源,微裂纹对主裂砂电场的扰动,在对主微裂纹J积分分析时发现J2积分与J1积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基质制得了纳米邻苯二甲酸铽络合物并对其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纳米邻苯二甲酸铽络合物主要荧光发射峰的相对强度及峰的半高宽有明显变化 ,并且主峰附近分化出两个峰。  相似文献   
138.
一种新型的稀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Tb(asprin)3phe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报道了乙酰水杨酸为第一配体 ,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铽配合物这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 ,并通过引入导电高分子材料PVK来改善配合物的成膜性和导电性 ,使其可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我们制备了单层电致发光器件ITO/PVK :Tb(asprin) 3phen/Al,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通过测量材料的激发谱和发射谱 ,我们初步探讨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机理 ,认为是PVK及Tb(asprin) 3phen激发态的载流子被Tb3 +俘获并与符号相反的载流子在Tb3 +中心上复合 ,发出Tb3+的特征发光  相似文献   
139.
乙酸对DNA空间结构微观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man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了乙酸对鲱鱼精DNA空间结构微观损伤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鲱鱼精DNA被乙酸浸润处理后,Raman特征频率与强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了乙酸对DNA的损伤是整个分子,包括骨架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及碱基。不仅是DNA的构象,而且其构型也发生了变化:氢键断裂,B型构象被修改,DNA单、双链断裂,碱基也受到了严重损伤。其碱基损伤严重程度依次为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腺膘呤。  相似文献   
140.
全息模拟再现像的三维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利红  王辉  李勇  金洪震 《光子学报》2006,35(4):595-598
提出一种全息模拟再现像的三维重构方法,可以模拟再现得到三维再现像.计算机模拟再现许多幅在不同深度位置的二维光强分布;利用灰度级变化的聚焦度评价方法,通过寻找最大聚焦度值,确定再现三维像各像点的深度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实现模拟再现像的三维重构,使数字全息术有希望成为一种全新的三维面形检测技术.再现像三维重构的实现可以更客观地对全息图进行像质评价,并验证计算机制全息术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