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17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06年江西高考理科压轴题的最后一问经提取后,即是要证明以下不等式成立:(1=1/3)(1-1/3……2)(1-1/3……3)·…·(1-1/3^n)〉1/2(n∈N^+)注意到此不等式与自然数有关,故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而该式左边为含,2的表达式,右侧为一常数,由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易想到如果不对1/2进行变形是很难证得原不等式的.采取对1/2变形再证明正是标准答案所给解法,也是市面上教辅材料中一般采用的解法.  相似文献   
42.
在一份全国重点中学高考调研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双曲线:x^2/a^2-y^2/b^2=1(a〉0,b〉0),F是其左焦点,过F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设|AF|—m,|FB|=n,则1/m+1/n的值为——。  相似文献   
43.
在解析几何中,有一类涉及到角平分线的问题,这类题型往往与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等相结合,通过稍加改变而戒创新题.这类问题若通过联立方程等手段破解,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而若能巧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则可轻松破解这类创新题,下面就“已知角平分线求顶点”和“已知顶点证角平分线”两类问题分别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4.
练习 41 1.已知A=[0,π],B=[0,1],x∈4,y∈B,A到B上的映射是f:x→y=sinx。求在映射f下A中元素π/3的像和B中元素1/2的原象。 答:π/3的像是3~(1/2)/2,1/2的原像是π/6或5π/6,  相似文献   
45.
在△ABC中,只是知道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所以解这类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无解的情况.在众多资料上都以两大情况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46.
一、引言程序升温脱附简称 TPD(Temperature programmedDesorption),是Amenomiga和Cvetanvic于1963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测试技术,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研究催化剂表面性质,吸附中心强弱,数目及表面反应的有效手段。由于它所需设备较简单和数据处理较方便,我们已将它作为中级物理化学实验测定某些动力  相似文献   
47.
化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草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1661年,波义耳在其著名论文《怀疑派的化学家》中提出“元素”的概念,从而把化学确定为一门学科。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1860年康尼查罗提出了原子-分子论,经历了这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到1870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奠定了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相继建立,这种分工大大推动了化学研究的深化。进入20世纪后,量子力学的诞生,近邻学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及精密仪器的…  相似文献   
48.
周斌 《数学通讯》2010,(1):128-128
甲:老朋友,好久不见,您近来可好! 乙:托您的福,吃得好,睡得香,身体棒得像头牛. 甲:牛好啊,今年是牛年,您也一定是牛劲十足!最近在忙点啥呀? 乙:忙学习呀!学习能使人变得聪明,学习能使人变得文明,学习能使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49.
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在一般的情况下,解不是唯一的,而有些方程的解是唯一的.本文用构造的方法给出了一道三角方程题的两种妙解,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50.
今天,老师给我们复习三角函数时出现这样一道题:已知tanθ=1/3,求cos2θ+1/2sin2θ值.老师讲解时利用sin2θ+cos2θ=1的条件,并由此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1”是我们最熟悉、最简单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个简单的“1”,就可以避繁就简,轻松获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回顾我们所学高中数学内容,对于“1”进行提炼,看看在哪些知识点中可以运用这个“1”.之后,我进行了总结,大致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