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64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SO^2—4/TiO2和SO^2—4/Fe2O3固体超强酸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用XRD、TG-DTG、SEM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浸渍H2SO4的无定形TiO2和Fe2O3在焙烧过程中的晶化、相变、失水及失硫情况,总结出SO^2-4/MxOy型固体超强酸具有与SO^2-4/ZrO2体系相同的形成规律。用IR光谱和常温正戊烷异构化反应对SO^2-4/TiO2/Fe2O3的超强酸性进行了表征,表明它们与SO^2-4/ZrO2体系具有相似的表面酸位结构,无水状态主要为L酸位,吸水  相似文献   
42.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储存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储存稳定性研究陈建民,缪长喜,华伟明,高滋(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储存稳定性,酸性,催化性能MxOy型固体超强酸在低温烷烃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3.
SO2在Fe2O3颗粒表面不同温度下非均相反应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漫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DFTIRS)、离子色谱(IC)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温度条件下SO2在α-Fe2O3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和监测, 并分析了反应剧烈波段(8.7 μm)的产物硫酸盐以及颗粒吸收和后向散射光学系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15-45 ℃内, 硫酸盐生成量、生成速率以及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都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同一反应温度下, 硫酸盐生成速率随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 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演变; 光学系数变化与硫酸盐生成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研究结果将对深入了解真实大气中SO2与矿尘非均相反应造成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演变, 以及定量评估其辐射强迫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4.
45.
(一)紫乌定(episeopalidine)红外光谱的解释和应用紫乌定(Ⅰ)是从紫乌头(aconifum episcopale level)根中提取得到的C_(20)二萜生物碱,其红外光谱(图1)中1739cm~(-1)和1710cm~(-1)分别指定为AcO和P hCOO的羰基吸收,而C(13)和C(6)的酮基吸收在什么  相似文献   
46.
大气二次细颗粒物形成机理的前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二次颗粒物是影响大气辐射强迫和全球气候变化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大气二次细颗粒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吸湿增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近年来,OH·、NO3·和O3光化学氧化形成二次细颗粒物的机制较为清晰,海盐和大气矿尘表面多相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等二次无机细颗粒物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尤其是发现海盐和大气矿尘混合物完全不同于单组分的多相反应机制.然而,二次有机颗粒物形成过程中能够鉴定出的有机组分很少,多相酸催化对形成二次颗粒物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确定,多组分混合大气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特性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7.
X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正构烷烃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滋  陈建民  唐颐 《化学学报》1994,52(1):36-41
本文考察了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构烷烃的反应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和各种因素。结果表明: 烷烃的骨架异构化和裂解反应在催化剂上同时进行, 烷烃的碳原子数增加, 催化剂活性提高, 裂解反应比例增加, 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骨架异构化反应; 同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与含水量关系十分密切, 完全脱水的催化剂活性很低, 少量水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 过量的水又可使催化剂失活。根据催化剂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反应数据, 提出低温时正戊烷反应主要在催化剂表面B酸位上进行,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烷烃碳原子数增加, 催化剂表面的L酸位才显示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48.
中药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建立了同时测定中药中8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前处理及其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选用氮磷检测器和SPB -1701毛细管柱,以丙酮 -石油醚混合溶剂提取残留农药。结果表明 :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二嗪农、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8种农药在25min内有良好的分离 ;3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添加 ,其回收率范围为74.96 %~116.8 % ,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71 %~16.91 % ;检出限范围为1.1×10-2~3.36×10-1 pg。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用性广等特点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大气颗粒物及氧化物对CS_2的催化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原位FT-IR,XRD,BET,质谱和连续脉冲微反等手段研究了大气颗粒物及 部分氧化物样品上CS2催化氧化的反应,并对催化剂的晶化状况和比表面等进行了考 察。结果表明,CS2在氧化物和大气颗粒物样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S及单质S,部 分样品上生成CO2;其中以CaO的催化作用最为明显,Fe2O3次之,Al2O3的催化能力有 明显减小,SiO2最小,大气颗粒物样品对CS2有明显的催化氧化作用,活性介于Fe2O3 和Al2O3之间;收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成分主要是Ca(AL2Si2O8)·4H2O,即水泥的主要 成分;CS2在氧化物或大气颗粒物样品上催化生成COS,是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作 用.报道了大气颗粒物对CS2具有催化氧化生成COS的能力,揭示了大气中COS来源 的一个重要途径,对CS2,COS的污染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秋水仙碱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有前途的抗癌植物有效成分。秋水仙碱的测定方法,如容量滴定法[1]、电位滴定法[2]、紫外分光光度法[3]、荧光分析法[4]和高效液相色谱法[5]等,手续均不太简便。电化学分析研究秋水仙碱主要有阳极伏安法[6]和交流极谱法[7],前者因使用固态电极,重现性较差。后者用非水溶剂作介质,灵敏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