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9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新的星状分子1和2,它们分别含有一个三苯胺和苯环的核,并都以三个2,4-二氰基-3-二乙氨基-9,9-二乙基芴为端基。光学性质研究表明,这两个具有D-A结构的化合物都显示出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性质。化合物1在强极性溶剂中表现出了双荧光发射特性。这两个化合物还显示出中等强度的荧光和高的热稳定性,这预示了它们在蓝色荧光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把活性白土上松香催化反应产物分离为酸性物和中性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各部分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白土上松香主要进行脱氢、脱羧及裂解反应,其产物中的酸性物共分离出2个峰,主要成分是脱氢枞酸,含量为99.61%;中性物共分离出35个峰,初步鉴定出其中33个组分,大部分为甾族类化合物和环烯烃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5α-雄甾烷、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2,3,5,6,7,8,8a-八氢化-1S-(1α)-蓝烃、松香酸甲酯和(-)-石竹烯,含量分别为18.75%、13.00%、12.53%和11.74%.  相似文献   
13.
α-蒎烯、β-蒎烯和碳酸二甲酯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蒎烯和β-蒎烯是松脂中的主要挥发性组分,而松脂是松树分泌出来的一种天然树脂,被誉为"长在树上的石油",是最大宗的生物质油脂资源之一.碳酸二甲酯(DMC)作为一种温和的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的试剂[1],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而且DMC还是是一种含氧量较高(占总质量53.3%)的液态燃料和燃油含氧添加剂[2-6],能有效地改善燃料的闪点和粘度等物性,提高燃料的含氧量和降低燃烧时烟度.  相似文献   
14.
王琳琳  徐徐  陈小鹏  孙文静  童张法 《色谱》2007,25(3):413-4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松脂的催化歧化新工艺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8个化合物,并发现松脂歧化产物中歧化松节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含量为16.26%;歧化松香的主要成分为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其含量分别为41.58%和21.43%。在此基础上对松脂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松脂原料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分子间氢转移反应,萜烯烃的存在促进了脱氢反应的进行;在树脂酸提供的酸性环境下松脂原料中中性油的主要成分双环单萜烯发生开环异构形成单环单萜烯,单环单萜烯再进行催化脱氢转化为对伞花烃。分析结果表明,直接以松脂为原料进行催化歧化反应可同时获得特级歧化松香和高含量的对伞花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20℃时Pd/C-H2SO4协同催化松节油直接异构-歧化反应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45个峰,初步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主要产物为单环单萜烃对伞花烃和双环单萜烃蒈烷;主要副产物为莰烯、葑醇、苧烯、莰醇、顺式-1-甲基-4-(1-甲乙基)-环己烯醇、蒈烯、异龙脑、对孟烷-8-醇及2,6-二甲基-2-辛烯等;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1.42%、27.62%、4.65%、2.29%、2.28%、1.25%、0.46%、0.38%、0.37%、0.35%及0.33%。分析结果表明,在松节油直接催化异构-歧化反应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双环单萜蒎烯的异构及分子间氢转移歧化反应为主反应,并伴随深度开环异构、水合重排等副反应,倍半萜几乎不发生反应,蒎烯转化率为99.14%,对伞花烃选择性为57.46%。  相似文献   
16.
株洲氢化松香主要化学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株洲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主要化学组成部分 酸性部分 ,然后采用DB 5毛细管柱对酸性部分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分析。共鉴定出 6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 ,4种二氢海松酸 /异海松酸型树脂酸 ,4种四氢枞酸型树脂酸。其主要成分为 8 二氢枞酸、18 四氢枞酸、13 二氢枞酸、8α ,13β 四氢枞酸、13β 8 二氢枞酸及 8 二氢异海松酸等。  相似文献   
17.
高压搅拌釜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温度373 K~573 K,压力2.0 MPa~10.0 MPa,搅拌转速600 r/min的实验条件下,根据气体等容吸收降压原理,测定了氢气在松脂和松香中的体积传质系数,并建立了体积传质系数与温度、压力的关联式,为松脂和松香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考察了温度、压力对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传质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在计算体积传质系数过程中,微分法与积分法二者之间平均绝对偏差为:松脂4.74×10-4,松香1.21×10-4。  相似文献   
18.
催化加氢;反应机理;氢化松香;Raney镍催化松香加氢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松香催化加氢过程中树脂酸组成变化的跟踪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文贵  陈小鹏  安鑫南 《色谱》2003,21(2):174-177
利用自行改进的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GC-MS-DS)技术研究了在Raney Ni 存在下脂松香催化加氢反应过程中各类树脂酸组成的变化。证实在本实验条件下松香催化加氢过程中的主体反应是树脂酸的二氢化,只伴随少量的四氢化和极少量的脱氢反应。发现在二氢海松酸/异海松酸型树脂酸的分子间存在因双键移位而引起的异构现象。在整个跟踪分析过程中,共检出7种二氢枞酸型树脂酸、5种二氢海松酸/异海松酸型树脂酸及3种四氢树脂酸。  相似文献   
20.
以Pd/C为催化剂的松香加氢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香是由松树分泌的松脂经蒸馏而得,其主要成分为枞酸型树脂酸(C19H29COOH)[1]。由于枞酸型树脂酸含有共轭双键,易与大气中的氧作用,使松香的颜色加深、质变脆、热稳定性差、品级下降。松香经催化加氢反应,改变了枞酸型树脂酸的双键结构,使其趋于脂环的稳定结构,消除了松香因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