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数学   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因素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直觉模糊概念,从原概念及其对立概念的表现外延出发,构造了直觉模糊概念外延的两种逼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馈外延双层包络的DFE决策方法,最后,给出操作步骤并通过实例对上述理论方法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文[4]提出的模糊数直觉模糊集定义的基础上,将文[2]和[7]定义的区间值直觉模糊集运算推广到模糊数直觉模糊集中.利用模糊数的结构元表示方法,得到了模糊数直觉模糊集运算的简便的结构元表示形式,同时给出这些运算的相关性质及证明.  相似文献   
13.
模糊需求下的库存风险及最优库存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模糊需求下,按经典库存模型中的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周期所导致的库存风险损失。推导了模糊需求下的经济风险函数。给出了风险函数在模糊需求分布下的重心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模糊需求下经济批量的修正公式,为模糊库存风险分析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结构元方法定义了一种模糊数排序准则,利用模糊约束将Markowitz投资组舍模型转化为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模糊数来描述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损失率,建立模糊数模糊证券投资组合模型.最后,利用定义的模糊数排序准则把模糊数规划问题转化为经典的线性规划问题,然后再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阐述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扩张原理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点”的模糊集合的分解定理,在此分解定理的基础上给出模糊扩张原理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新的扩张原理与以往人们所提出的扩张原理是等价的,而表现形式更为直观、简便。同时,利用该扩张原理得到模糊复合函数以及多元模糊关系合成运算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集值Markov链,该模型是对基于随机变量的Markov链推广,将随机变量提升到随机集上.模型继承了经典Markov链的诸多良好性质,而且可以退化为经典的Markov链模型.为了进一步分析该模型,引入随机集落影理论,提出转移落影、落影分布等概念,并给出了部分结论和性质.最后,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模糊数直觉模糊集是直觉模糊集和区间数直觉模糊集的拓展,本文提出了二型直觉模糊数概念,对基于二型直觉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进行了研究.以结构元理论为基础,给出了二型直觉模糊数的距离公式,然后定义了二型直觉模糊正、负理想点,进而给出了一种基于二型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的步骤.最后通过实例来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结构元方法构建并讨论了一类含有直觉模糊弹性约束的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引入模糊数的加权特征数,定义了一种序关系并拓展了Verdegay的模糊线性规划方法,将上述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两个等价含参数约束条件的清晰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应用一种线性加权函数法给出了此类线性规划模型的对比最优可行解.最后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说明此类问题的一般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一类含弹性约束的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问题.利用模糊结构元方法引入模糊数的加权特征数概念和序关系,应用Verdegay的模糊线性规划方法及模糊数的加权特征数将此类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一类含参数约束条件的清晰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应用一种基于线性加权函数的规划算法求其α-拟最优可行解.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实例来说明如何求解此类多目标模糊线性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元方法的可能性线性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利用结构元方法来解决含有模糊系数的线性规划问题,即可能性线性规划问题.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结构元方法及结构元加权序,证明了其模糊优先的合理性,并同原有序关系进行了比较.然后,利用这种序关系,将可能性线性规划问题等价地转化为一个经典的线性规划问题,简化了原问题的求解.最后,借助一个实际例子,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