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7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畅  卢继武  吴汪然  唐晓雨  张睿  俞文杰  王曦  赵毅 《物理学报》2015,64(16):167305-167305
随着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和器件新结构的引入, 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器件中热载流子注入(hot carrier injections, HCI)所引起的可靠性问题日益关注. 本文研究了超短沟道长度(L=30–150 nm)绝缘层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 SOI)场效应晶体管在HCI应力下的电学性能退化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在超短沟道情况下, HCI 应力导致的退化随着沟道长度变小而减轻. 通过研究不同栅长器件的恢复特性可以看出, 该现象是由于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 HCI应力下偏压温度不稳定性效应所占比例变大而导致的. 此外, 本文关于SOI器件中HCI应力导致的退化和器件栅长关系的结果与最近报道的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中的结果相反. 因此, 在超短沟道情况下, SOI平面MOSFET器件有可能具有比FinFET器件更好的HCI可靠性.  相似文献   
92.
A globally convergent infeasible-interior-point predictor-corrector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the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SOCP) by using the Alizadeh- Haeberly-Overton (AHO) search direction. This algorithm does not requi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itial points and iteration points. Under suitable assump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algorithm can find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of an SOCP in at most O(√n ln(ε0/ε)) iterations. The iteration-complexity bound of our algorithm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best known bound of feasible interior point algorithms for the SOCP.  相似文献   
93.
张睿  羊亚平 《物理学报》2010,59(4):2451-2456
研究了双层单负材料结构中电磁波的模式,主要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产生条件,讨论了这些模式与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当材料参数满足平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为零时出现隧穿模式.当满足波导模产生条件时,波导模式的电磁波在材料两边的半无限真空中以消逝波存在,在双层单负材料的界面处也可以出现较强的局域场. 关键词: 单负材料 传播模式 隧穿模式 波导模式  相似文献   
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HPLC-Q/Orbitrap MS)建立了寡糖轮廓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纯天然蜂蜜和淀粉类糖浆中的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和麦芽七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淀粉类糖浆中含有未被酶解完全的微量麦芽类寡糖,且麦芽七糖在所有检测样本中干扰小,对结果的定量无影响,而其他寡糖类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结果会存在干扰。最终选择麦芽七糖作为蜂蜜中掺入淀粉糖浆的典型标志物。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根据麦芽七糖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可以定性判断蜂蜜中是否掺有淀粉糖浆;通过标准曲线法可以定量测定样液中麦芽七糖的含量。在20,50,10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麦芽七糖的平均回收率为75%~8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1%~6.7%,方法检出限为0.1μg/m L。应用该方法可在10 min内完成整个分析过程,且样品前处理简单,结果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纯天然蜂蜜中掺入淀粉糖浆的快速确证和检测。  相似文献   
95.
采用燃烧法制备出Li^+,Zn^2+掺杂的Gd2O3:Eu^3+纳米荧光粉,研究了掺杂离子对Gd2O3:Eu^3+的结晶性能、晶粒形貌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以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发射光谱和衰减时间谱等手段表征材料性能.结果表明,Li^+,Zn^2+掺杂可显著提高Gd2O3:Eu^3+纳米粉在611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可达到未掺杂时的2.5倍.发光增强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 (1)使晶粒由单斜相向更利于发光的立方相转变; (2)氧空位的敏化剂作用; (3)掺杂离子的助熔剂效应,使晶粒的结晶性能提高、粒径增大,从而降低表面态引起的发光猝灭.  相似文献   
96.
用超临界溶剂在半连续装置上对中温煤焦油沥青(MCTP)进行了抽提和分离,考察了抽提段的实验条件对灰分和吡啶不溶物(PI组分)脱除率的影响;在分离段使用升温和/或降压法、精馏法调节MCTP族组成分布,并用分步抽提法调节MCTP的族组成。实验表明:用甲苯为超临界溶剂抽提可脱除全部灰分,PI组分也可在较低的压力下选择性地脱除;采用升温和/或降压法对抽出物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但对庚烷可溶物(HS组分)分离的选择性不高;采用精馏法可选择性地脱除HS组分,但尚需改进设备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采用分步抽提法用石油醚作一次抽提溶剂可高选择性地脱除HS组分,其选择性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7.
Gd2O3:Eu3+ X射线溶胶-凝胶发光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系统要求其发光材料同时具有X射线截止本领强、光产额高、余辉短以及与光电器件波长匹配好等特性. Gd2O3:Eu3 因其优越的发光性能和Eu3 红光发射等优点而在高能射线激发发光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透明X射线薄膜发光材料具有更高的衬度和空间分辨率、热传导率、均匀性和附着力等优点[1], 因而有望成为取代传统荧光粉的新一代X射线成像材料. 在各种薄膜制备工艺中, 溶胶-凝胶法以其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均匀性好、可实现微量掺杂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通过该方法并辅以适当的后处理工艺可制备出透明、致密的薄膜.  相似文献   
98.
以~(14)C标记正丁烯为示踪化合物,用扩展示踪动力学方法解析了在Bi-Mo和铁系尖晶石催化剂上丁烯氧化脱氢全图谱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Bi-Mo催化剂上选择氧化反应速度的顺序为丁烯-1大于丁烯-2,异构化的速度小于选择氧化反应的速度,燃烧反应的速度的顺序也是丁烯-1大于丁烯-2。在铁系尖晶石催化剂上,三种丁烯异构体的选择氧化的速度常数极相近,但顺丁烯略快;它们的异构化速度都明显较小,其中几何异构化的速度大于双键异构化的速度;其燃烧反应速度的次序为丁烯-2>丁二烯>丁烯-1。讨论了工业丁烯氧化脱氢装置中丁烯原料组成的影响,异构化的机理和氧化反应的可能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9.
应用ESR法研究了石油磺酸盐水溶液及其油/水平衡 水溶液胶束的形成及其微观性质,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3%正丁醇/0.3%,氯化十二烷平衡体系的有效临界胶束浓度远高于石油磺酸盐在3%正丁醇,0.3%氯内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发产生正比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We present magnetotransport studies on a series of BaFe_(2-x)Ni_xAs_2(0.03 ≤ x ≤ 0.10) single crystals. In the underdoped(x = 0.03) non-superconducting sample,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resistivity exhibits a peak at 22 K,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filamentary superconductivity(FLSC). FLSC is suppressed by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e suppression of bulk superconductivity in an optimally-doped(x = 0.10) compound, suggesting the same possible origin as the bulk superconductivity. Our magneto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FLSC persists up to the optimal doping and disappears in the overdoped regime where the long-range antiferromagnetic order is completely suppressed, pointing to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FLSC and the magnetic 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