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化学   196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2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分别以稀土配合物为发光中心,以PPV、Alq3为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PV/PVK:PBD:Eu(DBM)3/Alq3/Al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发射层由旋涂法形成,该器件的最大亮度为52cd·m-2,且具有很好的单色性。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探讨胸腺五肽对重型脑损害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住院的重型脑损害病人90例中,随机分为胸腺五肽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了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对照组的n(CD4 )/n(CD8 )比值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的死亡率为5%,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果表明,胸腺五肽可显著改善重型脑损害病人的免疫力,降低死亡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以4,6-二氯嘧啶-2-异氰酸酯与胺类、肼类及醇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IR、1HNMR证实。其中苯硫甲基磺酰脲类化合物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4.
采用XRD、SEM、FT-IR、MAS NMR等表征手段, 对以氟离子为结构导向剂无胺法合成的高硅丝光沸石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高硅丝光沸石结构属立方晶系, 晶胞参数小于传统低硅丝光沸石, 但b、c值要比相近硅铝比非氟体系合成的丝光沸石样品的大; 样品形貌及粒径与其硅铝比有关, 表明晶化条件对产物形貌及粒径均有影响; 随硅铝比的增大, FT-IR光谱中450、544、1053 cm-1谱带向高频移动, 720 cm-1谱带强度减弱, 表明骨架中铝减少而硅增多; 采用含氟无胺体系合成高硅丝光沸石时基本上不会产生非骨架铝.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一种矩形反应腔体结构的表面波等离子体源,通过对垫层介质及天线结构的优化设计,产生了大面积均匀的等离子体.采用静电探针测量了等离子体参数(密度,电子温度)在不同运行条件(气压,功率)下的空间分布;采用扩散模型,数值模拟了等离子体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分布,并比较好地解释了实验测量结果. 关键词: 表面波等离子体 狭缝天线 数值模拟 探针测量  相似文献   
126.
127.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的终了,而应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积极探究,获得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现以一道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高考电学综合题侧重于带电粒子的运动和电磁感应,从中考查力与运动、功和能的关系,且配以必要的图表、图像和示意图.求解时应明确已知量、待求量、隐含条件,分析过程与状态间的联系,通过联  相似文献   
128.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情形,然后再逐类进行研究和求解.分类讨论可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分类讨论一般过程较为繁琐,且容易在完备性上造成疏漏,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讨论,以便简化解题过程.那么,有哪些方  相似文献   
129.
李斌 《化学教育》2022,43(13):37-41
分析了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从考古发现、古典文献等多渠道搜集素材,围绕单质碳在古代的应用,为学生呈现古人的化学生活;本节课中,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体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科学智慧,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