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33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22.
量子点银增强可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备链霉亲和素修饰的CdTe量子点探针,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探针的银增强显色可视化检测方法,并结合蛋白质芯片分析技术,将此方法应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分析检测.以人IgG测定为模式,在醛基片上固定人IgG,加入10 ng Bio-羊抗人IgG及CdTe-SA探针,银增强显色15 min.结果显示,人IgG样品量在100 pg~1.6 ng范围内,其对数值与信号灰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检出限为50 pg.本方法可实现微量蛋白的灵敏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低,结果可视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3.
过去的工作表明在水溶液中有一系列通式为[RuNO(NO_3)_x(H_2O)_(5-x)]~((3-x)+)(其中x<5)的硝酸亚硝基络合物,但是不能做到下列诸点(i)分出[RuNO(NO_3)_5]~(2-)阴离子;(ii)对以前用各种方法分离出的A,B,C,D四部分进行鉴定(iii)解释为什么  相似文献   
24.
【编者按】在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杨立铭院士80岁寿辰之际,北京大学物理系和理论物理教研室举行庆祝会,表彰杨先生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上的贡献.到会的有北京和各地的科学界和教育界人士100多人.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甘子钊院士讲话祝贺,苏肇冰院士等10多人代表个人或单位讲话祝贺.庆祝会上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张焕乔院士和张宗烨院士等10多人作了学术报告.本期《原子核物理评论》作为祝贺杨先生80岁寿辰的论文集,刊登了杨先生的简历以及研讨会上的报告,其中有些报告因文稿未寄来,未能包括在内.此外,还刊登了艾小白先生以及马维兴先生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系Kisslinger教授为了庆贺杨先生寿辰而写的论文.   杨立铭先生,江苏溧水人,汉族,1919年2月5日出生.   杨先生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热爱祖国.在读高中的时候,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经过半年多的流离颠沛,逃难到了四川,痛感国家和民族所受的屈辱.1938年被保送入中央大学,他选择了机械系,希望对于发展工业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又开始感到自己更向往于学习物理学、探索自然规律.于1942年大学毕业后,去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了一年,后又回到中央大学机械系任助教,同时学习数学和物理方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25.
将含二炔基的[2Fe2S]模型化合物[Fe2(μ-SCH2C≡CH)2(CO)6](A)和双叠氮单体2,6-(N3CH2)Py(B,Py=吡啶)与含碱性基团的双炔单体(2-Py CH2)N(CH2C≡CH)2(C,Py=吡啶)通过"点击反应"以不同比例进行共聚,得到了6种含不同碱基量的[FeFe]-氢化酶模型化合物功能聚合物Polymer-1~Polymer-6。通过红外光谱、硫元素分析、热重、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对这些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表明二铁六羰基单元A以二铁五羰基的形式存在于聚合物中。在共聚过程中,增加单体C的含量能显著改变聚合物的形貌和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热稳定性也有所增加。这些聚合物在含有醋酸的DMF介质中催化质子还原的行为表明,通过单体C引入的碱性基团所形成的次级配位环境对二铁中心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以板式纳米碳纤维为载体,采用酸性氧化法对载体进行预处理之后,使用钛酸异丙酯为钛源,高温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碳纤维复合光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去除能力及循环反应性能.复合材料中二氧化钛含量通过改变前驱体组成进行调节.材料的结构性能通过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DSC)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以纳米颗粒形式均匀分散在纳米碳纤维表面,从而形成了高度分散的二氧化钛/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另外,复合系统中中孔吸附作用的存在,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产生协同作用,增强了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于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去除能力.在光照射下反应120 min时,不同担载量样品对甲基橙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0.1%,不同煅烧温度样品最高可达79.2%.此外,光催化剂有着良好重复利用性能,3次循环反应后对甲基橙去除率仍可保持80.0%.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分别采用模板法制备氧化铜纳米花, 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环, 并自组装制备了铝-氧化铜和铝-氧化铁2种铝热剂。自组装增大了异相材料之间的接触, 分别使得铝-氧化铜的反应放热量和压力由523 J·g-1、1 858 kPa增加至1 069 J·g-1、 4 389 kPa;铝-氧化铁的反应放热量和压力由1 448 J·g-1、749 kPa增加至2 039 J·g-1、2 280 kPa。两种铝热剂的放热量和压力差别较大, 且铝-氧化铜的静电感度高于大多数含能材料, 铝-氧化铁的撞击感度特别低, 显示出不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8.
To develop polarizer functioning in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and soft X-ray region, the polarization performance of synthetic mica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with a simulation code using Fresnel equations and optical constants from the Henke database. The reflectance of synthetic mica crystal for s and p polarization was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its polarization performance in a home-made synchrotron radiation soft X-ray polarimeter at beamline 3W1B,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BSRF).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synthetic mica crystal at an angle of grazing incidence of 48° was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is about 4.8 × 10-3 at 25 nm and 6.0 × 10-4 at 12 nm, and the linear polarizance of the X-ray reflected by the synthetic mica crystal that we measured using an analyzer-rotating method increases from 80% to 96.6% in this EUV region, while higher than 98.2% in the simul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is synthetic mica crystal works as a practical polarizer in this EUV region of 12--25 nm, and also in an extensive wavelength region higher than 25 nm.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编码孔径三维成象技术在射电天文、雷达、X射线成象、γ射线成象及核子成象等领域获得迅速发展.由于它是在那些至今尚未获得有效相干源的波段中实现全息记录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层析诊断、无损探伤、核反应堆监测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高  相似文献   
30.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新建3B3光束线通过重新安装、准直和在线调试, 其光学输出特性均达到或超出原设计指标, 光通量达到7×1010phs/s(100mA下), 能量分辨本领(E/ΛE)达到5000(3.206keV). 介绍了前端区和光束线输出光学特性的诊断方法和光束线在线调试过程, 给出了输出特性的测试结果. 分析了BPM与荧光靶在调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