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84篇 |
晶体学 | 8篇 |
力学 | 23篇 |
综合类 | 8篇 |
数学 | 18篇 |
物理学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以2-氨基-5-氟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醋酐酰化关环制得6-氟-2-甲基噁嗪-4-酮(1); 1在80%水合肼中回流反应制得6-氟-2-甲基-3-氨基-4(3H)-喹唑啉酮(2); 2分别与羟基芳醛和杂环芳醛反应合成了6个6-氟-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3a~3f),其中3b~3f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3a~3f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用药浓度为400 μg·mL-1时,3a~3f对受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6-氟-2-甲基-3-(4-吡咯苯亚甲氨基)-4(3H)-喹唑啉酮(3c)抑菌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38 mm和9.00 mm。 相似文献
33.
通过共沉淀以及后续的气相硫化成功制备了横向边长约为2μm,纵向厚度约为30 nm的NiCo_2S_4六角片,并研究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10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NiCo_2S_4电极循环60次后仍然可保持约387mAh·g~(-1)的可逆比容量。此外,NiCo_2S_4电极还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200、400、800、1000和2000mA·g~(-1)的电流密度下,容量分别为542、398、347、300和217mAh·g~(-1)。通过进一步动力学机制分析发现,NiCo_2S_4电极的良好的倍率性能得益于其二维片层状结构诱导产生的赝电容。上述结果表明,NiCo_2S_4纳米六角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34.
35.
将两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β-氨基丁酸和糖分子结合在一个分子内, 设计合成了8个新糖酯化合物. 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了其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 且一些化合物的诱导活性比水杨酸的好. 相似文献
36.
37.
从红树红榄李来源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HLL113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新的呋喃衍生物(2S,3S,5S)-2-(2-hydroxyethyl)-3-hydroxy-5-(2-hydroxypropan-2-yl)-2-methyltetrahydrofuran(1),(2S,3S,5S)-2-allyl-3-hydroxy-5-(2-hydroxypropan-2-yl)-2-methyltetrahydrofuran(2)和6个已知的甾体化合物,其中6,9-epoxy-ergosta-7,22-dien-3-ol(5)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经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2E,4R)-ergosta-7,9(11),22-triene-3β,5α,6β-triol(7)和derrisisoflavone K(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8.
将全甲基-β-环糊精、全戊基-β-环糊精及二者的混合液分别静态涂渍在氯化钠粗糙化的弹性石英毛细管内壁.为提高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将环糊精衍生物与OV-1701按1∶4的质量比相混合,制备手性柱.对毛细管的特性、固定相的极性进行了测试,并对手性化合物(±)茚满醇、DL-丙氨酸、DL-缬氨酸、(±)乙酸二氢香芹酮等难分离物质对进行了拆分.结果表明,三种手性固定相均属于中等极性,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和成膜能力.分离效果表明,混合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及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9.
40.
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属P2_1/m空间群,α=13.821(2),b=15.355(3),c=11.597(2),β=107.50(2)°,V=2347.2~3,M_r=2091.46,Z=2,D_c=2.959 g·cm~(-3),μ(MoK_o)=30.77cm~(-1),F(000)=1992。用4049个独立可观测衍射精修结构,R=0.033。杂多酸阴离子[PMo_(10)V_2O_(40)]~(5-)具有准Keggin结构,12个金属原子呈无序分布,中心原子P与两个齿顶原子M(Mo/V)在对称面上。P—O平均键长1.541(2),M—O键长1.671(2)-2.432(2)。除一个Na—O配位多面体为畸变三方锥外,其余四个Na—O配位体均为六配位。讨论了Na~+离子呈无序分布的晶体结构特征并初步总结[PMo_(10)V_2O_(40)]~(5-)在不同晶相中的构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