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65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高超音速飞行器执行器饱和的问题,在考虑全维运动及系统不确定项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执行器误差补偿的非线性反步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执行器误差动态补偿机制,使得当控制输入超出其自身幅值限制时,能够立刻恢复到其幅值限制范围内,且引入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律和鲁棒项确保闭环系统是最终一致有界稳定,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许峰  梁鑫淼  林炳承  苏凡 《色谱》1999,17(2):128-130
基于土壤淋溶柱色谱符合logk'-ψ的线性保留方程,在同系物(正构烷基苯、甲基苯)和氯代苯中,同类溶质与固定相(土壤)和淋洗剂(甲醇-水)有相似的作用方式,所以溶质保留值(logk')与淋洗剂有机调节剂浓度间存在浓度交点,与沸点间存在沸点交点规律,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许峰  胡小方  赵建华  袁清习 《化学学报》2009,67(11):1205-1210
利用同步辐射CT (SR-CT)技术, 在氮化硅陶瓷样品烧结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投影成像, 并应用滤波反投影算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得到了样品在整个烧结过程中内部微结构演化的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 实现了对陶瓷固相烧结过程实时、无损的观测. 通过重建图像清晰观测到了陶瓷样品在烧结三个阶段中颗粒接触、烧结颈形成、晶粒和气孔长大、气孔球化并收缩等烧结现象; 统计了样品在不同烧结时刻的孔隙率, 得到了孔隙率随烧结时间对数的变化曲线, 并根据曲线分析了样品在不同烧结时刻致密化速率的变化, 得到了烧结中期孔隙率和时间对数的线性关系. 实验的结果和现有烧结理论相吻合, 并为进一步完善烧结理论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对金属粉末压坯烧结过程的实时观测,从而验证现有的相关理论,本文利用同步辐射CT(SR-CT)技术,对铝压制陶瓷坯体的固相烧结过程进行实时投影成像;应用滤波反投影算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陶瓷坯体在整个固相烧结过程中内部微结构演化的三维重建图像,实现了对铝压制陶瓷坯体整个固相烧结过程的无损原位观测,得到了样品由烧结中期进入烧结后期的完整的演化过程图像。通过重建图像,清晰观测了样品的固相烧结过程:在烧结前、中期(烧结时间t<180min、温度T<600℃),烧结颈形成并随烧结时间生长;由烧结中期开始进入后期时(烧结时间t≥180min、温度T≥600℃),样品内部结构演化加剧,气孔由相互连通演化为相互孤立并球化。进一步在实验图像的基础上分析了二面角等烧结特征的变化情况,得到烧结颈尺寸与时间对数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并可根据曲线分辨中期、后期。统计了样品在不同烧结时间的孔隙率,得到了孔隙率随烧结时间和烧结时间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样品在不同烧结阶段的致密化特点,得到了烧结中期孔隙率和时间对数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验证了现有的烧结理论,并为进一步完善烧结理论以及建立扩散和本构模型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陶瓷和金属微波烧结时的微观演化机理,从而为优化不同材料的烧结过程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同步辐射技术对陶瓷(SiC)和金属(Al)的微波烧结微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实时、无损的观测,并结合有限元模拟分析两者的微结构演化特征及微观机理。通过滤波反投影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烧结过程中样品内部的二维、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地观察到SiC和Al在颗粒表面和界面演化上存在差异。定量地统计了陶瓷和金属烧结颈相对尺寸与时间的双对数关系,并与陶瓷和金属双球模型的微波烧结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运用模拟分别对实验中的烧结颈和微观形貌演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陶瓷和金属微波烧结时的加热机制不同,分别为整体介质损耗加热和表面涡流损耗加热。陶瓷的整体加热将会在材料内部特别是界面产生较高的温度,而金属的表面加热使颗粒表面温度高于界面。由相应的加热机制产生的温度分布差异,将会对材料的物质扩散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工科院校数学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公共数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姚桂燕  观文娜  许峰  王华  关亚风 《色谱》2008,26(5):590-594
应用自制的聚醚砜酮(PPESK,30 μm)涂层纤维,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的酚类化合物。优化了固相微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值和离子强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041 μg/L,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6%(n=5)。将PPESK涂层纤维与商品化的聚丙烯酸酯涂层纤维对比,结果表明PPESK萃取酚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萃取富集倍数。用所制备的PPESK萃取头分析自来水、海水等实际水样,20 μg/L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分别为100.5%~111.8%和94.8%~117.3%。  相似文献   
18.
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荞麦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廉玫  许峰  观文娜  徐媛  关亚风 《色谱》2008,26(4):484-488
用所研制的24位全自动加压溶剂萃取仪(APLE),以丙酮-正己烷(体积比为1∶1)为溶剂,在100 ℃和10 MPa条件下,对荞麦样品中残留的7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对萃取液进行定量分析。萃取的绝对回收率为68%~126%,相对标准偏差为1.2% ~14.7%,检测下限为0.051~0.18 ng/g。与索氏提取法对比,相对提取回收率为116%~148%,表明萃取收率高于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许峰  汤福隆 《色谱》1994,12(3):208-209,211
研究了新合成的显色剂5,10,15,20-四(3-溴-4-磺酸苯基)卟啉与Co(Ⅱ)、Zn(Ⅱ)、Cu(Ⅱ)形成配合物离子的反应,在ZORBAX ODS柱上,用含20mmol/L乙酸-乙酸钠(pH6.0)和10mmol/L四乙基碘化铵的乙腈-水(27:73,V/V)流动相洗脱,在420nm波长下检测。Co(Ⅱ)、Zn(Ⅱ)、Cu(Ⅱ)螯合物在9min内获得完全分离,检测限分别为0.2ng,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