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19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0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建立了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伪分立态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了激光场中H原子的多光子电离速率。对于光子能量较小的激光,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82.
利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得到了He-S2(X3∑-g)与He-S2(B3∑-u)的势能曲面;计算并讨论了He原子与S2分子的相对位置R与S2(B3∑-u→X3∑-g)跃迁矩和诱导偶极矩变化的关系;分析了He对S2分子轨道的压缩随R的变化,以及在实验中加入缓冲气体对实现S2分子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采用从头计算二阶自旋-轨道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计算了CH4+O2体系中O2分子X3∑-g-a1Δg, X3∑-g-b1∑+g和b1∑+g-a1Δg的碰撞-诱导跃迁几率,分析了O2分子振动对跃迁几率的影响,并与O2+H2模型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4.
闫冰  潘守甫  王志刚  于俊华 《物理学报》2005,54(12):5618-5621
采用从头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验中双原子分子S2(B3∑u-→X3∑g-)吸收谱中谱带(18,0)开始出现的弥散现象.计算了包含自旋-轨道耦合(SOC)的B3∑u-和排斥的15∏u,23∑u+态的电子势能曲线.对于(18,0)谱带开始弥散,给出了与其他文献不同的物理解释.计算结果表明B3∑u-与15∏u,23∑u+态的SOC作用导致预解离对谱带的弥散起着决定作用,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85.
重水分子伸缩振动谱的非线性量子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非线性量子理论中的离散自陷方程对蒸汽态和液态重水分子在高激发态下的伸缩振动能谱进行了计算。从中发现重水分子的振动能谱分布具有许多有趣的特点。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对研究重水在高压状态下的特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我们构造出一种新的类笼形C32异构体, 不包含五边形和六边形结构,具有D2h对称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r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进行了相关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它是一种稳定的构型.  相似文献   
87.
面心立方的金属氢结构与能量的全量子力学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电子瞬时配对形成未饱和共价键的物理模型来划分通道,将改进的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推广应用于面心立方的金属氢结构与能量的理论计算。结果发现,当中心原子与周围顶角间距R0=1.70a0时,总能量有一级小值-7.754(h.a.u.),表明金属氢的面心立方结构是稳定存在的,从而通过定量理论计算验证了金属氢高压合成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本文采用相对论的多组态的Dirac-Fock(MCDF)方法计算了氪的类氖离子(Kr XXVII)的基态以及组态2p~53s,3P和3d和的所有激发态的能量。同时使用在Jj耦合表象中的多组态公式计算了2p~6-2p~53s,3d,2p~53s-2p~53p和2p~53p-2p~53d所有允许跃迁的振子强度gf值,计算结果同可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理论值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能级值好于其它的理论值,与实验的能级值符合得非常好。振子强度值与他人的理论值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89.
使用分子轨道从头算方法,对NaS和Na2S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的结果表明,在HF/6—31和MP2/6—31G水平上,NaS分子的平衡键长和振动频率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Na2S分子在上述M种水平上,线性结构是不稳定的,而弯曲结构是稳定的。电子关联作用把优化键角从161°(HF/6—31G)降低到111°[MP2(fu)/6—31G],这个变化可以用电子相关作用降低了Na—Na之间的Coulomb排斥来解释。对于NaS分子理论子言的键长是2.43。Na2S分子理论予言的键长是2.45,键角是111°。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