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17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01.
以不同温度焙烧TiO(OH)_2得到的TiO_2为载体,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RuO_2/TiO_2-C(C=450、550、650及750℃)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TEM和H_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其在HCl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载体焙烧温度(≤650℃)的升高,RuO_2与TiO_2之间的晶面匹配度逐渐变高,促进了RuO_2在TiO_2表面的分散,其中RuO_2/TiO_2-650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而当载体焙烧温度过高时,RuO_2/TiO_2-750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下降,可能是由于过高的焙烧温度导致载体出现严重的烧结团聚现象,以及RuO_2与TiO_2之间过强的相互作用,阻碍了HCl氧化反应的进行.此外,减小RuO_2的粒径可以促进HCl氧化活性的提升.动力学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的HCl氧化反应主要受O_2分压的影响,表明O_2从催化剂表面的解离吸附为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102.
以三甲基氯硅烷为硅烷化试剂,对硅胶进行不同程度硅烷化预处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其负载的Rh-Mn-Li催化剂,用于CO加氢制C2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并运用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法、C含量测定、透射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不同硅烷化程度硅胶织构性质变化不大,它们负载的催化剂上Rh平均粒径均在3nm左右,硅烷化对催化剂吸附CO的形态和Rh的还原性能的影响均很小,但随着载体硅烷化程度的提高,催化剂上Rh解离CO的能力增加,因而其活性逐渐增加,且不影响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3.
自1940年发现第一个超铀元素——镎以来,超铀元素由于在原子核物理、元素的起源以及在银河和太阳系演化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在能源和军事上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人工合成超铀元素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进展,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激励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更重的超铀元素和新的能源,更深刻的去认识宇宙发展中元素的形成及其演变规律。自然界的超铀元素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锕系元素,(二)超重元素。第二方面的工作是在核壳层模型理论,人工与天体中元素合成的研究,原始宇宙射线的组成和锕系元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研究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4.
一类时变动力系统的高余维分岔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类时变动力系统的高余维分岔及其控制问题,首先利用新方法对时变分岔方程的两个方向的分岔转迁和跃迁现象进行分析,分别通过慢变解的线性化近似和量级平衡估计分岔转迁值,然后研究这类时变分岔方程的线性反蚀控制问题,通过分析相应的二维高次自治系统的Hopf分岔,在适当的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动态滞后环,研究揭示出脉冲振动产生的机理是分岔参数随时间周期变化经过定常分岔值时所发生的分岔转迁的滞后和跃迁现象。  相似文献   
105.
化存才  刘延柱 《中国物理》2002,11(6):547-552
For the nonlinear wave equation with quartic polynomial potential, bifurcation and solitary wave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bifurcation and the energy integral of the two-dimensional dynamical system satisfied by the travelling waves,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o find different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in terms of the bifurcation parameter for the existence and coexistence of bright, dark solitary waves and shock waves. The method of direct integration is developed to give all types of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Our method is simpler than other newly developed ones. Some resu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recently for the combined KdV-mKdV equation.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碳后的一氧化碳作碳源,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平直的多壁碳纳米管的工艺.研究表明在化学气相沉积条件下,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碳得到的一氧化碳在适当的铁基催化剂作用下,采用催化剂/碳原子共沉积的工艺可以生产出平直、并且内径很大的多壁碳纳米管.碳源中催化剂的浓度影响着纳米管的形成,而沉积温度对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结构光辅助的惯性/视觉室内导航三维环境重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环境全局信息对未知环境下的微型飞行器导航与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惯性导航系统难以创建全局地图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光辅助的惯性/视觉室内导航三维环境重构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单点激光三角测距获得结构光上每个点在相机系下的坐标,使用惯性信息辅助图像匹配测角代替传统三维重建技术中的驱动单元获取两帧图像间角度信息,实现离散点组成的室内环境构造,结合平面构建策略剔除了错误离散点,改进了室内三维环境重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获得的帧间角度准确,低转速下角度测量误差在5%以内;融合了离散点与平面的室内环境能够表现室内环境特征,并有效消除了错误离散点的干扰,将错误率降低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08.
用新方法研究二阶微分方程含有时变参数的非完全分岔问题。当分岔参数随时间线性慢变分别经过定常跨临界分岔值,叉型分岔值和鞍结分岔值时,分析了非完全分岔参数和时变参数的变化率对分岔转移迁的滞后和跃迁现象的影响,并给出分岔转迁发生的一般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分岔转迁区和分岔转迁值,还讨论了解对初值和参数的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对新疆煤采用三步化学提取实验(蒸馏水洗、醋酸铵洗、稀盐酸洗)以分析其碱金属赋存特性,对水溶的阴离子进行了离子色谱分析。分别检测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停留时间下准东煤灰的碱金属量,并用Factsage软件模拟该煤灰中碱金属的析出形式。结果表明,煤中的钠主要是水溶钠,钾主要以不可溶钾存在,水溶碱金属主要以水合离子形式的氯化物存在。准东煤中碱金属在400~600℃析出最快,主要是水溶态碱金属的释放,碱金属的释放主要发生在燃烧后期。灰中碱金属在高温下会与烟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主要产物是氯化物以及氢氧化物。在700℃钠对准东煤中低温共融物的形成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锡盟褐煤进行涵盖高、中、低完整温度段的裂解提质,研究了裂解过程对煤质特性、成浆浓度、浆体流变特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对锡盟褐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裂解,测量不同浓度浆体的黏度,并对剪切速率和表观黏度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浆体不同浓度的流变特性曲线,根据国标规定方法测量浆体的实际浓度以及浆体稳定性。并从裂解过程中样品表面官能团和孔隙结构变化角度分析裂解对锡盟原煤及半焦成浆特性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裂解过程可以减少样品中的含氧官能团,降低其亲水性,有利于成浆浓度的提高,成浆浓度随裂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是裂解对浆体的稳定性有负面影响。随裂解温度的提高,含氧官能团的分解导致半焦的孔隙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平均孔径先减小后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