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2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以Gd2O3,MoO3,Eu2O3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一种新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材料α相Gd2(MoO4)3:Eu.利用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助熔剂和激 .活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5 nm)有效激发,发射峰值位于613 nm(Eu3 离子的5D0→7F2跃迁)的红光,激发波长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蓝光和紫外光LED芯片相符合.因此,三价Eu离子激活的α相Gd2(MoO4)3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粉材料.  相似文献   
202.
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地生长了Er~(3+)离子掺杂的Na_5Lu_9F_(32)(NLF)单晶体。测定了单晶体在400~2 500nm波段的吸收光谱与2.5~25μm红外波段的透过光谱。Na_5Lu_9F_(32)单晶体在400~7 150 nm宽波段范围具有好的光学透过性,在该波段的透过率达到90%。在透过光谱中几乎观察不到2.7μm中红外波段的吸收,说明单晶体中OH~-离子的含量极低。根据测定的吸收光谱,通过Judd-Ofelt理论计算了Er~(3+)在单晶体中的光学强度参数Ω_t(Ω_2=2.08,Ω_4=2.07,Ω_6=0.75),以及相应的辐射跃迁速率、荧光分支比和荧光寿命。根据Futchbauer-Ladenburg公式估算了样品的发射截面大约分别为1.42×10~(-20)cm~2(~4I_(13/2)→~4I_(15/2))和1.66×10~(-20)cm~2(~4I_(11/2)→~4I_(13/2))。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LD)激发下,研究了单晶体的近红外1.5μm与中红外2.7μm的发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203.
超声光栅与平面透射光栅衍射图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超声光栅的形成机理,给出了超声光栅衍射图样光强分布的解析表示,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超声光栅与平面透射光栅的衍射图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其衍射主极大满足类似的光栅方程,但衍射条纹的强度分布不同;都能产生缺级现象,但规律不同;超声光栅是一种动态光栅,各级衍射谱线的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204.
Y2O3:Eu纳米晶中能量传递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浓度猝灭曲线确定了引起Y2O3纳米晶中Eu3+发光浓度猝灭的是交换相互作用.测量了两种颗粒尺寸下Eu3+5D07F2跃迁发光衰减曲线随掺杂浓度的变化,利用交换相互作用的理论衰减曲线对实验衰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Eu3+离子的交换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的效率,分析了Y2O3关键词: 能量传递 2O3Eu纳米晶')" href="#">Y2O3Eu纳米晶 发光衰减  相似文献   
205.
我们制备了Tm3 +掺杂的不同浓度的MFT玻璃材料 ,在 6 5 0nm激发下观察了Tm3+掺杂的MFT玻璃材料的两个蓝色上转换发光 ,研究了上转换发光的浓度猝灭。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材料的蓝色上转换荧光的猝灭浓度达到 0 6mol· % ,比其他材料中报道的猝灭浓度高 3倍。研究了Tm3 +离子间的交叉弛豫行为 ,详细讨论了引起浓度猝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6.
对LaCl_3溶液拉曼和荧光光谱及其变化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光谱信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p)+Def2-SV(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氯化镧溶液中的微团簇结构,结果表明微团簇分子趋向于形成9配位结构,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理论拉曼光谱与实验光谱相比基本一致,随着LaCl_3的加入溶液拉曼光谱在300~600cm~(-1)范围内峰的强度稍微增大,原因可能为La—O振动与水中O—H的面内、面外摇摆峰叠加形成的;在3 000~4 000cm~(-1)范围内,氯化镧溶液与水相比峰形变窄,可能是由于在溶液中原有的水团簇结构破坏后形成的镧水合物中O—H的伸缩振动导致。荧光发射光谱在350nm处出现明显的新峰,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络合物角度实现了对氯化镧溶液的定量分析;同样的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团簇的荧光发射中心,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计算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实现了对实验光谱中新峰的指认与归属。  相似文献   
207.
利用有限元单元法对60kV-55A-2s离子源地电极栅进行了热应力分析。在热载荷为1.0MW•m-2、冷却水流速为5m•s-1时,通过瞬态温度场计算得到了地电极栅达到热平衡时间为6s、2s时的最高温度低于100℃的结果。热应力场分析结果显示,电极的热变形属于二维翘曲;在载荷密度低于2.0MW•m-2时,电极栅可以保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8.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Dy3+,Sm3掺杂的Ca(Sr,Ba) WO4发光材料,目的是研究金属阳离子改变对稀土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光谱数据表明,CaWO4、SrWO4、BaWO4都是四方晶系I41/a(88)结构,随着阳离子半径增大,衍射峰向小角移动.不同温度制备的BaWO4样品X射线衍射光谱数据表明,温度较低时制备的晶体样品X射线衍射峰较宽;当制备温度升高后,晶体样品X射线衍射峰宽变窄.样品的SEM照片表明,低温制备的样品晶粒尺寸较小,约为100~300 nm;高温制备样品晶粒尺寸较大,约为2~6 μm.测试了Eu3+,Dy3+,sm3+掺杂的Ca( Sr,Ba) WO4发光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计算了Eu3+掺杂的Ca(sr,Ba) WO.的J-O强度参数Ωλ(λ=2,4),Ω2值随着阳离子半径增大迅速减小,经分析它是导致Eu3+掺杂的Ca(Sr,Ba) WO4的发射强度随着阳离子半径增大迅速减弱的原因.然而Sm3+掺杂的SrWO4其他两种晶体相比,其发射强度反而增强.根据激发光谱和文献报道,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钨酸根离子与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引起的.从Dy3+,Sm3+掺杂的Ca(Sr,Ba)WO4的发射光谱可以看到,随着阳离子半径增大发射峰蓝移,发射峰的Stark劈裂减弱.我们用位形坐标图解释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9.
Neutral beam injection (NBI)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two operation modes of a bucket ion source in the HL-1M tokamak. During the first mode, more than 30% rise in ion temperature above the Ohmic level is routinely achleved after NBI power about 0.5 MW is injected. Ion temperature only increases 20-30% for the second operation mode, which is often limited by current termination. The heating effects of the NBI have been analys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BI system is well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10.
浅谈CT     
 CT(Computed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简称,它是自X射线在医学领域应用以来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是近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成像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T的发展历程CT图像是通过数学重建技术完成的。早在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J.Radon就从数学理论上证明了二维或三维物体可以通过其无限多个投影的集合唯一地重建图像。1938年德国的CabrielFrank首先在X线诊断中用光子方法进行图像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