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35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74篇
物理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G(d,p)方法,对27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甲基、羟甲基和甲氧基)的木质素三聚体模型化合物的Cα-O和Cβ-O键均裂解离能进行了理论计算,探究了不同位置取代基对醚键解离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R2或R3位氢原子仅有一个被甲氧基取代时,Cβ-O键解离能变化很小;当R2、R3位氢原子均被甲氧基取代时,Cβ-O键解离能明显降低;且R4、R5位甲氧基能强化R2、R3位甲氧基对Cβ-O键解离能的降低程度,而不受R1位取代基的影响。当R4、R5位氢原子相继被甲氧基取代时,Cα-O键解离能逐渐降低,且R2、R3位甲氧基也能强化R4、R5位甲氧基对Cα-O键解离能的降低程度。当R1位氢原子相继被甲基、羟甲基取代时,Cα-O键解离能逐渐升高,然而R2、R3位甲氧基会弱化R1位甲基、羟甲基对Cα-O键解离能的升高程度;R1位甲基不会影响Cβ-O键解离能,羟甲基却能明显提高Cβ-O键解离能。  相似文献   
102.
煤与生物质混烧灰荷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秸分别与两种煤以不同比例混烧生成的混烧灰进行了荷电特性研究。利用法拉第杯荷电量检测系统和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测量了混烧灰的总体荷质比及分级荷质比,并借助于成分分析及形貌分析结果讨论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掺入量在混烧燃料中的增加,混烧灰的成分组成发生变化,使得其介电常数变大,比电阻增大,表面吸附能力增强,从而使混烧灰的总体荷质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对混烧灰的分级荷质比测量结果表明,排除灰样粒径的影响,生物质的掺入使得混烧灰的荷电能力得以增强,但影响相对较小,颗粒粒径是影响混烧灰荷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使学术会议开的更好,现将我会1983年的学术活动初步计划列表于下,可能有变动. 检测声学学术会及功率超声专题讨论会,分别于1982年6月和9月开了筹备会并发了征文通知,筹备会上就会议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法及有关事项进行了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以Ce-SBA-15为载体,硝酸镁为活性组分前驱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g/Ce-SBA-15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SEM、EDS、NH3-TPD、Py-FTIR和TG-DTA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掺杂并未破坏载体结构,催化剂表面弱酸含量有所增加,L酸增加明显。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Mg/Ce-SBA-15分子筛催化苯酚甲醇烷基化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g负载量为7%、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4.5 h制备的Mg/Ce-SBA-15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在反应温度460℃,n(苯酚):n(甲醇)为1:4,质量空速为3.0 h-1,常压的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80.1%,邻甲酚选择性为86.4%。  相似文献   
105.
ZnO、La2O3和Zn-La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醇与碳酸乙烯酯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进行制备,并用BET、XRD、TG-DSC、CO2-TPD和Hammett滴定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Zn-La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La复合氧化物物质的量比为2:1,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表现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和碱量有关,碱量越多催化剂的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   
106.
利用GC-MS分别检测分级冷凝装置和常规冷凝装置制备的核桃壳生物油,对比常规冷凝生物油与分级冷凝多品级生物油有机组分的相对峰面积,发现分级冷凝对组分富集有较大影响,其中,乙酸在第四级生物油内相对峰面积从5.38%上升至9.44%;愈创木酚在第二级内从3.46%上升至6.23%;紫丁香醇在第一级内从1.48%上升至4.44%;异丁香酚在第一级内从5.52%上升至17.84%。经过75 d、15℃恒温恒湿储存后分级冷凝生物油水分增加,分别增加了1.58%、1.88%、1.80%、2.43%;脂肪类有机物峰面积减小;酚类有机物峰面积增大。第一、二级生物油内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少,老化反应强度较低;第三、四级生物油内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多,老化反应强度较高。根据GC-MS检测结果将有机物分类,统计各类有机物在储存前后的含量变化,分析储存过程中各类有机物发生的老化反应种类以及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07.
《物理化学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承办的学术刊物,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原始性、创造性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 . 1文稿形式 1.1通讯 (快报 ):快速 (一般 2~ 5个月 )而简要地刊出我国物理化学领域有创新和较重要的研究成果 .要求来稿以短文形式对一个主题作完整而清晰的论述 .作为整体工作,以后还可全文另发 .希望文稿用英文撰写 .这类稿件投稿时请注明为 "通讯 "类 . 1.2研究论文:报导学术价值明显、有创新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全文篇幅 (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 )一般不超…  相似文献   
108.
第二次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大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3所理、工、农、医、师范等高等院校,7所省、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教研室,8所中等学校的代表共70名。华东师大副校长张瑞琨教授,化学系系主任刘恒椽教授亲临会议指导。国家教委高教一司陈祖福处长,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华彤文教授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华东师大化学系副教授朱绮琴对我国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指出自1990年4月第一次杭州会议以来,经共同努力,已形成一支约140所大专院校、40所中学的教师组成的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推广和应用的骨干队伍。研制成功了成套的微型实验仪器并提出去80余个微型实验。会上,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杭州师院介绍了开展微型实验教学的体会。从代表们向大会递交的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结果表明,与CuO/CeO2-ZrO2颗粒催化剂相比,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产氢速率较快且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较低。进一步探究了涂层涂覆量和CuO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O2-ZrO2复合氧化物涂层涂覆量在15%±1%,CuO负载量为5%±1%时,催化性能较好;当反应温度为340℃,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为4840 h-1时,甲醇转化率为86.0%,产氢速率为1490.0 L/(m3·s),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为1.55%。最后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探究了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水醇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空速变大,甲醇转化率下降,产氢速率上升,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随着水醇物质的量比增加,甲醇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产氢速率先上升后下降,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甲醇转化率、产氢速率和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均上升。  相似文献   
110.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匀性和颗粒物聚并效果,优选了折叶片作为复合聚并器的叶片类型。随后进行了不同流量的颗粒物聚并中试研究,发现复合聚并器对PM1的聚并率可达32.84%,随着流量从11.1 m/s增加到17.6 m/s,PM2.5聚并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说明了流量增加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和颗粒物聚并率的下降。通过对比聚并前后颗粒物中As、Se、Pb的浓度变化,发现聚并过程增强了对气态重金属的吸附,也会聚集富含重金属的纳米级颗粒物,从而造成PM1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聚并后PM1内的As、Se、Pb绝对浓度的降低,显示了复合聚并器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协同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