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7篇 |
晶体学 | 16篇 |
力学 | 61篇 |
综合类 | 26篇 |
数学 | 103篇 |
物理学 | 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报道多孔硅(PS)的表面钝化对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的影响。PL和EL谱表明,经钝化处理的PS的PL和EL强度明显增强,且发光峰位较大蓝移;存放实验表明,经钝化处理的PS的PL和EL发光强度和发光峰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I~V曲线显示,经钝化处理的PS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启动电压。这些结果表明:用钝化处理的方法是提高PS的PL和EL强度和稳定性及改善其器件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2.
83.
84.
正氢同位素对于现代分析方法和示踪技术非常重要,其重要化合物——重水更是作为减速剂被广泛用于铀核裂变中。然而,现有的氢同位素分离技术,如水-硫化氢交换和低温蒸馏法,能耗极大,且分离效率很低(分离因子2.5)~1。因此,发展低能耗、高效的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近期,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和氮化硼为氢同位素的分离带来了突破,它们作为仅能通过热质子和电子的单层原子晶体,在分离氢 相似文献
85.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含N污染物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热解与气化)含N污染物是大气PM2.5的重要成因,研究其形成对大气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热解与气化含N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热解与气化过程含N污染物形成路径相似,但其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热解主要为NH3与HCN,气化主要为NH3。从影响因素上看,燃料N赋存、温度、热解升温速率、气化反应气氛、燃料理化特性及反应添加物对含N污染物均有一定影响。升温速率快、燃料含N高、参与反应水蒸气浓度高等,均会造成含N污染物的增加,温度对两过程含N污染物的影响规律具有相似性,高温有利于降低其含量。从含N污染物三相分布特征来看,主要以气相形式存在,热解基本在50%左右,气化可高达90%,因此,控制并降低气相含N污染物形成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减少污染的重要方向。同时,本文基于研究结论的对比,指出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6.
运用离子印迹技术,以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锚定剂,将功能单体直链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在MCM-41分子筛表面,选择镱离子作为模板离子,以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出基于MCM-41表面的镱离子印迹聚合物Yb(Ⅲ)-IIP-PEI/MCM-41,并以同样的方法制备非离子印迹聚合物(NIP-PEI/MCM-4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Yb3+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确定了Yb(Ⅲ)-IIP-PEI/MCM-41对Yb3+的最佳吸附条件及选择性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Yb(Ⅲ)-IIP-PEI/MCM-41和NIP-PEI/MCM-41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9.93和99.27 mg/g;印迹材料对Yb3+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平衡在40 min的时候基本可以达到,可以利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Yb(Ⅲ)-IIP-PEI/MCM-41对Yb3+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成功地将MCM-41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优点结合起来,制备出一种对稀土Yb离子既有高吸附量又有高选择性的吸附材料,为进一步将其应用在处理实际废水,分离回收低浓度稀土废水中的稀土元素等方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通过水平管式气化炉和化学吸收法,对比研究了矿化垃圾热解半焦(ARC)和常规垃圾热解半焦(NRC)在水蒸气和CO2气化过程中腐蚀性气体(HCl和H2S)的析出特性,考察了气化温度、气化介质类型和流量对腐蚀性气体析出特性的影响。当气化温度升至950℃,ARC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2S产率分别为66.1%、100%和74.9%,而其在CO2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2S产率分别为77.8%、100%和2.9%;NRC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2S产率分别为98.8%、100%和53.7%,而其在CO2气化过程中的碳气化率、HCl和H2S产率分别为100%、96.2%和10.3%。以NRC为原料,考察了水蒸气和CO2流量对其HCl和CO2析出特性的影响。NRC的HCl和H2S产率均随水蒸气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碳比大于等于3.3时,其促进作用不再明显。NRC的HCl产率随CO2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H2S产率随CO2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8.
89.
90.
通过纤维素多乙烯多胺衍生物2a~2c与1,3-二环氧丙基杯[4]芳烃3反应,合成了螯合树脂杯芳烃接枝纤维素4a~4c,用红外、元素分析和SEM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含氮量推算出新螯合树脂4a~4c中每个纤维素单元的杯芳烃接枝取代度分别为0.75、0.82和0.87.金属阳离子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杯芳烃单元的引入在吸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该螯合树脂结合了杯芳烃和纤维素的各自吸附性能优势,不仅吸附容量较高,而且表现出高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树脂4b和4c对Ni2+离子表现出很高的吸附选择性,4a~4c的Ni2+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2.96 mmol/g、2.93 mmol/g和2.66 mmol/g.在pH<4的强酸性条件下树脂的吸附能力迅速下降.该树脂用10%的氨水解吸附后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