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化学   27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9 毫秒
91.
Radicals produced by the plasma enhanced chemistry vapour deposition technique in SiCl4 plasma are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our newly proposed straight-line fit method. Since flow ra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depositing thin films, we present the effects of SiCl4 flow rate variation on SiCln (n 〈 3) densit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i and SiCln (n = 1, 2) densitie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iCl4 flow rate. After reaching the minimum values at a flow rate of 17 and 13sccm, respectively, Si and SiCln (n = 1, 2) densities slightly increase with further increase of flow rate to 20.5sccm. These results could be interpreted to which the depletion fraction of SiCl4 decreases and the residence time of SiCl4 molecule becomes shorter, with the increasing SICl4 flow rate. In order to obtain high-quality poly-Si films with high growth rate, it is better to use smaller flow rate of SICl4 source gas for depositing films.  相似文献   
92.
煤灰的成分指的是煤中矿物质的完全燃烧,产生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和盐,这是使用煤时的重要参数。煤被广泛用于生产和人民生活,作为重要的能源物质。大量来自燃煤燃烧的煤尘(煤灰)被释放到大气中并与大气中的各种物质相互作用而形成雾霾。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和空气中的小液滴之间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这导致了雾霾的形成。在实验中,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分析煤灰中的元素。实验样品由某钢铁公司提供,分为七个样品,并标上序号。样品分别加入蒸馏水和0.1‰, 0.2‰, 0.2%, 0.4%, 0.8%, 1%硫酸锌溶液,分别用1~7号标记。为了获得更好的LIBS信号,样品被研磨为粉末状,并使用蒸馏水使硫酸锌与煤灰充分混合。通过使用压片机将煤灰压制成10 mm直径和10 mm厚的煤灰块。为获得准确的元素结果, X射线荧光光谱也被用作参考,并且原始样品不含锌元素。由于光谱分析和波长漂移现象的不确定性,因此实验中,分别选择了铁,钙,钛和铝四种高纯单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四条测量的元素谱线与NIST原子光谱数据库中相应的谱图比较。实验中的所有光谱根据波长差或偏移进行校正。此时,纯单质的元素谱线可以与样品的光谱对齐。当元素谱中的特征线与样品中的谱线对齐时,样品就可以被识别和确认。由于铝元素与目标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铝元素是煤灰和地壳中的主要元素之一,具有中等的光谱强度。因此将铝元素作为内标元素,运用内标校准方法来确定样品中锌的浓度。模拟含锌大气气溶胶是通过向煤灰中添加含锌元素来实现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金属元素,包括铁,钙,锰,钛和铝也被用来加入煤灰中,用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两种方法的相对差异分别为1.78%, 3.39%, 5.17%, 0.20%。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光谱仪缺乏分辨率或背景噪声的影响,这是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原因之一。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无法确定基底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这将在未来的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实验拟合曲线测得煤灰中锌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72,这表明可以通过粗略估算锌的激光强度来估计煤灰中的锌含量的实现。实验结果证明LIBS技术可用于煤灰中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为基于锌含量的大气环境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建立元素的校准曲线后, LIBS技术将来可以用来进行更快速,更准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3.
超临界压力下RP-3在细圆管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超临界压力下RP-3在竖直细圆管内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变物性,浮升力、热加速等对流动换热的影响,并对已有关联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在入口雷诺数4500的实验中,流动换热主要受变物性的影响,浮升力和热加速对流动换热的影响可忽略;在入口雷诺数为2500的实验中,在向上流动和高热流密度时,浮升力引起传热恶化,换热系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4.
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Fe、Ag、Zn、Mn和Cr过渡金属离子掺杂TiO2/活性炭(X-TiO2/AC,X-TA;X:过渡金属离子)复合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荧光光谱(F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实验,评价掺杂负载型复合体的双协同光催化性能和使用寿命,提出双协同光催化扩增机制,并探讨了掺杂率和负载率对双协同扩增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活性炭吸附和离子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表现出双协同扩增作用,导致X-TA对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常数kapp大于掺杂X-TiO2粉体和TA负载体之和.同时,掺杂率和负载率共同影响协同效应,当Fe离子掺杂率和Fe-TiO2负载率分别为0.3%和10%时,Fe-TA复合体kapp最大为0.0208min-1.另外,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提高程度按掺杂离子Ag、Zn、Mn、Cr、Fe递增.掺杂后金属离子的价态、得电子能力、比表面积和掺杂TiO2颗粒尺寸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离子掺杂负载型复合体催化性能不同,复合体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活性组分从载体上流失所引起.  相似文献   
95.
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经三步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化合物经1H 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24828(16)nm,b=1.18534(15)nm,c=1.37542(16)nm,α=90.00°,β=109.268(4)°,γ=90.00°,V=1.9211(4)nm3,Z=4,Mr=418.41,Dc=1.440g.cm-3,μ=0.097mm-1,F(000)=856,R1=0.0633,wR2=0.1803.CCDC:728109.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以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螯合铬(Ⅵ)作为载体共沉淀富集水体中铁、锰、锌和镉的方法。沉淀经离心分离,甲基异丁酮溶解后,以微量进样300μL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锰、锌,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用水样10.0 mL,在pH 4.6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介质中加入20 g.L-1重铬酸钾溶液150μL,20 g.L-1DDTC溶液1.0 mL可达到完全共沉淀分离,所得沉淀经离心分离后用甲基异丁酮2.0 mL溶解,并用于AAS分析。在优化的条件下,铁、锰、锌和镉的检出限(3σ)分别为9.0,6.8,1.8,0.03μg.L-1,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3.8%之间。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在93.7%~105.0%之间。  相似文献   
97.
设ASU(2v,F_q)是F_q上的2v维仿射辛空间,ASp_(2v)(F_q)是F_q上的2v次仿射辛群,设M(m,s)是ASp_(2v)(F_q)作用下的(m,s)面的轨道,用L(m,s)表示M(m,s)中面的交生成的集合.讨论了各轨道生成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一个面是由给定M(m,s)生成的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的条件,以及L(m,s)何时做成几何格.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合成条件对脱乙酰壳多糖-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介质的pH值对生成的脱乙酰壳多糖-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最大,在pH值5.5合成的脱乙酰壳多糖-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复合物具有较好的药物控释性能。  相似文献   
99.
双探针客体与瓜环主客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三种邻位取代金刚烷氨甲基五元杂环. 利用1H NMR方法和质谱方法考察了这些具有双探针客体盐酸盐分别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和相应的结构特征, 尝试用热分析方法估计部分研究的主客体实体的热效应与其稳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茂钛配合物五甲基茂基三(对氯苯氧基)钛[Cp- Ti(O- C6H4Cl -P)3]甲基铝氧烷(MAO)体系进行丙烯聚合反应,考察了聚合温度和Al- Ti摩尔比(nAl- nTi)对聚合活性和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合适的聚合条件下,聚合初期产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线性增大,并保持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 Mn=1.5~1.8),表现出准活性聚合的行为,而聚合物的GPC曲线呈双峰分布,表明聚合初期的体系存在多活性中心.另外,初步提出了衰减动力学方程以探讨聚合速率衰减期的丙烯聚合反应规律,求出了不同条件下丙烯聚合的衰减系数,从而可计算出衰减期内任一时间的丙烯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