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312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131篇
物理学   2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A valley current-mode (VCM) controfled buck converter with current source load (CSI) has complex phenomena of fast-scale and slow-scale subharmonic oscillations. The piecewise smooth switching model of the VCM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with CSI is established. It is found that attractive regions of fast-scale and slow-scale subharmonic oscillations exist in the bifurcation diagram, and two tori exist in the corresponding Poincare mapp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by time-domain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U-type subharmonic oscillation (SO) constituted by SO and frequency-reduced subharmonic oscillation (FSO) exists in inductor current, and sine-type SO constituted by fast scale and low scale exists in output voltage respectively.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to verify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72.
Infrared thermography determines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an object or human body. It is a promising imaging technology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observations due to its contactless and completely non- invasive properties. However,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2D) infrared thermography cannot retain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thus provides only qualitative diagnosis information. A novel 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3D)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which takes full advantages of high-speed, high-qual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cost in 3D thermograph is presented. We demonstrate the real-time 3D thermal imaging at the speed of 24 frmnes per second (fps), with resolution of 640 ×480 poi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quantitatively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3D surfaces in real-time is realized with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7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itrogen arc using a graphite cathode and a melting anode in a pilot-scale plasma furnace are investigated. The voltage is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current and apparent plasma length. The voltage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arent plasma length, with the current fix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so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Bowman model for the electric arc, an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s well. The level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t the melting anode and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confirm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the Bowman model.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relevant to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DC plasma furnace and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hazardous fly ash waste.  相似文献   
74.
为了有效提取散乱点云上的特征点,针对现有点云特征提取算法采用全局统一的特征度量阈值易造成特征误判、漏判及需要多次人工调参的问题,基于离散Morse理论,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特征提取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局部邻域的协方差分析计算每个数据点的特征度量,标定潜在特征点。然后将潜在特征点与其邻域点在主方向上所形成的夹角平均值作为局部特征检测算子,利用该算子计算该点的离散梯度;最后,构建每个潜在特征点局部邻域内的Voronoi图,利用线性插值法计算离散点所在泰森多边形所有顶点的梯度构建离散梯度向量域,将离散梯度向量域中的梯度极值点判定为特征点。为提高算法的稳健性和抗噪能力,将离散梯度计算扩展到多尺度上,将邻域大小作为离散的尺度参数,多尺度地对一点进行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稳健性好,不依赖于特征的尖锐程度,能在有效提取较尖锐特征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较平滑特征。当噪声为0.03 dB时,可以有效地提取点云特征,而当噪声为0.05 dB时,尽管存在个别特征点消失的情况,但整体上显著特征点能够得到较好地提取,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5.
76.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醇的含量。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15min。用DB-WAX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53mm,1.00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甲醇的质量分数在0.791~197 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s)为0.37m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制得加标样品(39.5mg·kg^(-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7%。在7.91,79.1,158mg·kg^(-1)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9.4%~103%。  相似文献   
77.
噻唑硫酮因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使其在医学和杂环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本文以离子液体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醋酸盐(Bmmim OAc)为催化剂,2-芳氨基乙醇和二硫化碳为起始原料,一步缩合合成3-芳基-2-噻唑硫酮。以2-苯氨基乙醇和二硫化碳的反应为模型,考察了一系列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发现只有阴离子为醋酸根的离子液体才具有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醋酸根的碱性所导致的。在这些阴离子为醋酸根的离子液体中,Bmmim OAc的催化活性最高。以其为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二硫化碳和2-苯氨基乙醇摩尔比对该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30℃、10%的Bmmim OAc用量以及5:1的二硫化碳和2-苯氨基乙醇摩尔比。在该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3-苯基-2-噻唑硫酮的收率达到了97%。以不同的2-芳氨基乙醇为原料,考察了该反应的普适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具有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或较大空间位阻的2-芳氨基乙醇均可顺利地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相应的3-芳基-2-噻唑硫酮,且分离收率高达83%–95%。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Bmmim OAc的醋酸根阴离子可以自发地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硫代醋酸根阴离子,因此离子液体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硫代醋酸盐(Bmmim COS)可能是2-芳氨基乙醇和二硫化碳反应的催化剂。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Bmmim COS与反应底物2-苯氨基乙醇和二硫化碳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Bmmim COS与2-苯氨基乙醇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在反应过程中硫代醋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活化2-苯氨基乙醇,从而促进反应高效进行。基于表征结果,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首先,Bmmim OAc自发地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Bmmim COS。然后,Bmmim COS中的硫代醋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活化2-苯氨基乙醇。随后,活化的2-苯氨基乙醇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中间体。最后,中间体分子内环化生成目标产物3-苯基-2-噻唑硫酮。正2喀土穆大学教育学院化学系,思图曼406,苏丹  相似文献   
78.
循环肿瘤细胞团(Circulating tumor cell cluster, CTC cluster)的单细胞分析对CTC cluster的生物学效应分析极其重要。为了使CTC cluster单细胞分析可以获得最有效的结果,分析前的捕获和单细胞分离的过程必须能够保持CTC cluster的完整性和细胞内部RNA的完整。本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中的逆转录方法逆转录并定量3个看家基因进行RNA质控,同时测量CTC cluster的横向直径用于评估CTC cluster的完整性,从而测定CTC cluster捕获和单细胞分离过程对CTC cluster单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胰酶-EDTA和非酶细胞解离溶液(Non-enzymatic cell dissociation solution, NECDS)分离CTC cluster中的单细胞,并考察了单细胞分离过程对胞内RNA的影响。考察了负向富集、正向富集和膜过滤捕获方案中不同操作流程对CTC cluster完整性和单细胞内R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ECDS可快速分离CTC cluster中的单细胞且不会对细胞内RNA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9.
首次通过不对称阴离子的钠盐/钾盐和不同的季胺化的咪唑,吡咯溴盐/氯盐进行离子交换,合成了一系列含氰基官能团的不对称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通过红外、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TGA对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不对称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分解温度在219-319℃范围内。将功能化离子液体[Bmim][C(CN)2COCH3]作为弱配体应用于模型的Suzuki偶联反应,发现在反应中加入功能化离子液体[Bmim][C(CN)2COCH3]可以使反应收率提高10-15%。  相似文献   
80.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肽和蛋白质混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血管紧张素Ⅰ、Ⅱ、Ⅲ、P-物质和生长激素抑制剂混合物为测定对象,研究了未涂层柱、线性聚丙烯酰胺(LPA)涂层柱和胺涂层柱对毛细管电泳分离肽类混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质谱测定的缓冲液不能在未涂层柱上有效地分离5种肽类混合物,而pH为5.O和4.5的NH4Ac缓冲液却能在LPA涂层柱和胺涂层柱上很好地分离上述物质.用CE-ESI-MS法分离鉴定了5种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肌红蛋白、碳酸酐酶Ⅱ,实测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C))的胰酶消解肽图,并对CE-MS联用测定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