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01篇 |
晶体学 | 10篇 |
力学 | 64篇 |
综合类 | 12篇 |
数学 | 111篇 |
物理学 | 3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61.
62.
液晶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液晶环氧树脂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液晶环氧化合物以及固化剂的种类和主要性质,着重介绍了环氧化合物活性,分子量以及与固化剂的匹配对液晶环氧树脂性质的影响。还简述了液晶环氧树脂的性能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微米及纳米丝光沸石分子筛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积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在传统微米尺寸和新结构纳米丝光沸石催化剂上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分子筛的尺寸到纳米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和产物到达或者脱离反应活性位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二甲醚的转化率;更重要的是,抑制了硬积碳的生成,使催化剂保持了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4.
甲烷热裂解制氢并生成高附加值的纳米碳材料,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氢气生产途径,但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仍存在诸多挑战.我们选择多种载体(TS-1、 IM-5、 Y、介孔SiO2、 γ-Al2O3、 CNTs),采用浸渍法制备Ni-Cu负载催化剂,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 XRD、 SEM和H2-TPR等系列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载体对催化剂甲烷裂解制氢和纳米碳材料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分子筛载体独特的孔道结构有利于金属颗粒的分散,能有效避免反应中界面效应导致的催化剂失活,可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并延长反应寿命,也显著提高了其碳产率.其中以IM-5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表现最佳,在反应温度为700℃时, NiCu/IM-5催化剂甲烷转化率高达80%,氢气选择性达100%,反应400 min后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NiCu/IM-5催化剂碳产率高达1 446 gC/gcat,是NiCu/SiO2催化剂的5.7倍, NiCu/γ-Al 相似文献
65.
光催化还原CO2技术可以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CO2分子较高的C=O键键能(750 kJ mol-1)为其活化和还原带来了挑战.因此,构建具有新型电子转移路径的光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单电子传输通道相比,层状材料的多电子传输通道在改善载流子传输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设计具有合适参数的多电子通道光催化剂模型仍是重要挑战.本文首先采用理论计算预测了具有双电子转移通道、参数匹配的三元异质结BiOBr-Bi-g-C3N4;然后,通过机器学习探讨了各种实验参数对双电子传输通道的光催化活性影响的线性规律,优化了实验参数,制备了光催化活性较高的BiOBr-Bi-g-C3N4催化剂;最后,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表征结果揭示了其光催化机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BiOBr-Bi-g-C3N4异质结具有最佳的吉布...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脂肪族聚酯是一类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生物可降解生物材料。由于所有的医疗和药物制品在临床应用时都将不同程度地同机体组织或血液接触,而其表面又将是首先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接触的部分,因此脂肪族聚酯医用制品的表面生物相容性更是同制品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关系的性质。本文在分析脂肪族聚酯自身特性及对其制品表面生物相容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物理、化学和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脂肪族聚酯制品表面生物相容性的改进。在分析和讨论各表面改性方法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该法所存在的缺点、不足和应用的局限性。从而可为提高具体的脂肪族聚酯医用制品的表面生物相容性提供可供选择的表面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70.
用纳米SiO2颗粒与微量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作复合乳化剂, 以正癸烷为油相, 制备了pH响应性O/W型Pickering乳状液. 室温下该乳状液在pH≤4.0 时稳定, 在pH≥6.0时不稳定, 因此, 可以通过改变水相的pH值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多次循环. 在酸性水介质中,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呈阳离子状态, 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负电荷的SiO2颗粒表面, 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 使其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 而在中性和碱性水介质中,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呈两性或阴离子状态, 不能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 因而导致乳状液破乳. 相关作用机理通过吸附量、 Zeta电位及接触角等实验数据得以论证. 该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在乳液聚合、 油品输送以及燃料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