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化学   23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6篇
物理学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81.
从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出各向同性光波导受到各向同性微扰时严格的非正交矢量耦合模理论,在耦合系数的表达式中发现不包含Wei-Ping Huang 的准矢量耦合模理论中的偏振耦合项,但在推导过程中曾出现过偏振耦合项.最后认为这是由于偏振耦合项是二阶小量,而弱导近似忽略了与之相等的二阶小量耦合项.因此,严格的矢量耦合模理论不存在该项而准矢量耦合模理论可把偏振耦合项作为修正项.  相似文献   
382.
本文研究了Ti离子注入对ZnO纳米棒阵列结构、形貌、光学特性和疏水性的影响.XRD测试表明注入前后ZnO纳米棒均为六方纤锌矿晶体结构.然而,随着对ZnO纳米棒阵列注入剂量的增加,样品沿(002)晶面优先生长的趋势降低,而且当注入剂量达到5×1017/cm2时,甚至出现ZnTiO3( 104)晶面衍射峰,说明了这种物质的存在,而后面的XPS表征也进一步证明了Ti-Zn-O化学键的存在.样品形貌测试表明,离子注入后由于受刻蚀和溅射的作用,不仅使得ZnO纳米棒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透光率也显著下降.离子注入后ZnO纳米棒表面疏水性受形貌变化的影响也发生了改变,使得其疏水性增强,当Ti离子注入量为1×1017/cm2时ZnO纳米棒表面接触角达到了151.4°.总之,离子注入作为一种较新颖的表明改性方法,通过对ZnO纳米棒阵列改性处理可以明显扩展其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3.
利用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对次氯酸(HOCl)的特异性和吡啶盐的水溶性,以4-羟基异苯并呋喃-1,3-二酮作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HOCl的全水溶性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探针.由于二甲氨基硫代甲酸酯对羟基的保护,探针分子内的ESIPT作用被阻碍,自身无荧光;当加入HOCl时,HOCl氧化二甲氨基硫代甲...  相似文献   
384.
刘钊  金申申  朱满洲 《化学进展》2011,23(10):2055-2064
作为过渡金属团簇的一种,金纳米团簇由于具有不同于其它纳米材料的特殊物化性能,在催化、光学、电学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液相合成金纳米团簇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机膦化物和硫醇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与晶体结构,这将为金纳米团簇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5.
在协作中继系统中,提出一种最优协作中继选择机制以最大化端到端信道容量.系统中的源端,中继及目的端均配置多天线,且中继采用解码转发中继协议.由于第一跳链路容量受限于两跳链路中容量最小的中继链路,本文提出了一种最大化第一跳链路容量的方法.基于两跳速率匹配且两跳容量最大化,给出了最佳的中继节点个数以及最佳中继选择,以最大化端到端容量提升无线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中继选择机制下获得的端到端信道容量高于固定中继选择机制下的端到端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386.
利用重介质分选法分别将两种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为密度范围不同的五个组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核磁共振波谱仪(13C NMR)和热解质谱联用技术(Py-MS)探究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所处化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有机硫主要分布在低密度组分(D1)中,且以噻吩硫的形式存在;无机硫作为矿物质组分主要分布于高密度组分(D5)中。随着分选组分密度的增大,其脂肪碳的比例降低,芳香碳的比例增加,D1中硫醇、硫醚等硫化物的含量明显增加。热解过程中脂肪碳结构裂解生成的挥发分促进含硫气体的释放,进而提高了D1的脱硫效率,D5中硫的热变迁行为则主要受煤中矿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7.
以强黏性炼焦煤为原料,经常压自发泡法制得的煤基泡沫炭(NCF)为碳基底,KOH为活化剂,采用机械混合、水溶液浸渍、乙醇浸渍三种不同的方式制备煤基活性泡沫炭(HPCs),并将其用作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了KOH添加方式对其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OH分散度和附着性对煤基活性泡沫炭孔隙结构的生成、晶体结构、表面化学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煤基泡沫炭本身具有三维连通泡孔结构,有利于活化剂(KOH)深入材料的泡孔内部并为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增大活化剂与碳基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发生高效的活化。KOH水溶液的流动性较好,可以使K+更有效地穿插在NCF的泡孔结构中,在活化过程中作用于缺陷部位,在碳基体内部基质上产生更多的微孔以及介孔结构,有效地放大了活化效果。KOH水溶液浸渍泡沫炭材料制得的ACF-W样品拥有最高的比表面积(3098.35 m2/g)、总孔体积(1.68 cm3/g)、介孔体积比(59.13%),将其用作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比电容(310 F/g)以及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8.
为了获得高功率、宽带宽及谱平坦的长波段掺铒光纤光源,基于2级双程芯泵浦,应用偏振复用技术实现泵浦瓦级供给,在泵浦总功率和光纤总长度都不变的情况下,数值分析了4种光源结构的输出特性受泵浦和光纤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结构基本都能工作于L波段(1 565 nm~1 610 nm),带宽受结构影响较小,但只有双程后向+双程后向结构可同时拥有高输出功率和高平坦度。其在总泵浦功率750 mW,第一级泵浦功率为300 mW,第二级泵浦功率为450 mW时,和光纤总长度21 m,第一级光纤长度为18 m,第二级光纤长度为3 m时,可实现输出功率314 mW,带宽32.41 nm,中心波长1 584.84 nm,平坦度2.23 dB的L波段超荧光光源。  相似文献   
389.
刘贵昌  申晓晓  王立达 《电化学》2013,19(2):169-173
应用水热法分解葡萄糖制作锂离子电池碳包覆锡负极. 充放电测试表明,添加5%(by mass)乙炔黑导电剂的该电极初始放电比容量达967 mAh.g-1,经50周循环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362 mAh.g-1,远高于锡电极的比容量(50周循环166 mAh.g-1). 碳包覆可防止锡粉团聚,降低锡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而添加乙炔黑可降低碳包覆电极与电解液间的交流阻抗,改善电极内部锂离子及电子的传导通道,从而也提高了该电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390.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enables unconditionally secure key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legitimate users.The information-theoretic security is guaranteed by the fundamental laws of quantum physics.Initially,th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qubits.Later on,it was found that quantum continuous variables can also be exploited for this target.The continuous 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can build upon 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xhibits a higher secret key rate per pulse at a relatively short distance due to the possibility of encoding more than 1 bit per pulse.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tinuous 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research,including its basic principle,experimental implementations,security and future directions;the experimental progress in this field made by our group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