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对全国十几个地区共26个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含量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了土壤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研究了土壤发射率光谱与土壤的硝态氮(NO3-N)、磷(P)、钾(K)、钙(Ca)、镁(Mg)、铜(Cu)、铁(Fe)、锰(Mn)、锌(Zn)等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质(OM)含量的相关性,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利用发射率光谱估算土壤各种元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由此找到了土壤元素含量与土壤发射率相关性最大的特征波段,并遴选出了不同波段哪些土壤元素与发射率的相关性最紧密,为开展土壤发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和由土壤中红外光谱预测土壤元素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在8~10 μm波段范围内,土壤发射率与土壤元素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a,Mg,Mn和Fe ,相关系数最高为0.85,最低为-0.5;另外K,Fe,NO3-N和Zn与发射率的相关性在6~8 μm波段范围内依次减小,相关系数最高为0.75,最低为0.48;而在10~14 μm波段内,Mn和K与发射率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5;(2)土壤发射率与土壤pH值之间大致呈抛物线关系,在土壤的pH值为7时,发射率最高,随着土壤越酸或越碱,发射率逐渐降低;(3)在建立土壤各元素含量的预测模型时发现,偏最小二乘回归估算土壤各元素含量的精度要高于多元逐步回归,尤其是Ca,Cu和Fe这些元素,建模和交叉验证的R2分别能达到0.9、0.8以上;利用观测的土壤发射率光谱根据传感器波谱响应函数模拟得到的MODIS和ASTER传感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土壤各元素含量进行估算发现,利用ASTER的热红外波段发射率估算土壤Ca含量时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为0.774和0.892;用MODIS的红外波段发射率估算土壤Ca和Fe含量的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都在0.85以上,估算Mg和K的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都在0.5以上;并且ASTER的第10和11波段和MODIS的第28,29和30波段对土壤各元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更适合用于土壤各元素的估算。  相似文献   
72.
压裂废水含有多种有机物,成分复杂、COD含量高,很难处理到达标排放。本文以TOC去除率为指标,采用Fenton氧化法对涪陵页岩气田的压裂废水进行氧化处理,并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析对比Fenton氧化前后主要半挥发有机组分的变化,同时对污水中的聚丙烯酰胺进行了富集检测,进一步考察了相应组分的模拟废水的氧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是:H2O2(30%)的投加量为10mL/L,FeSO4·7H2O的投加量为380mg/L,pH值为3,在室温下反应1.5h, TOC去除率可达93.6%;Fenton氧化对非极性烷烃、醇类有机物、聚丙烯酰胺(PAM)和酸酯类有机物四种模拟液的TOC去除率分别为81.6%、75.8%、71.0%和33.8%,且这四类有机物的氧化性能受污水矿化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图的拟拉普拉斯谱(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G是一简单无向图,C(G)表示 G的无向关联矩阵,Q(G)=C(G)C(G)~T. Q(G)的特征值称为图G的拟拉普拉斯谱.在这篇文章,我们研究图的拟拉普拉斯谱,表明G+e,L(G)和G_1VG_2拟拉普拉斯的谱.  相似文献   
74.
1998年11月16-18日,第27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INTER--NOISE’98)在新西兰“花园城市”Christchurch举行,来自世界34个国家或地区的约800人参加了会议,分38个专题,80个分会,发表文章400余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回静研究员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代表和会议...  相似文献   
75.
以激光脸浅槽微接触式密封为研究对象,求解考虑混相介质特性和密封端面粗糙度效应的雷诺方程,通过分形接触理论求解微凸体接触力,利用不同微凸体接触状态下求解出的液膜承载系数对混相微接触式机械密封混合润滑状态进行分级,探究了压力及转速等工况条件和开槽形式对密封的润滑状态转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相微接触式机械密封混合润滑状态可分为弹性混合润滑状态、弹塑性混合润滑状态和塑性混合润滑状态3个级别;随着转速升高,液膜承载力不断增大,微凸体接触力逐渐趋向于0,密封环分开实现非接触,此时液膜承载系数为1;压差和槽深越大、混相介质气相容积比越高,矩形槽角度和周期数越小,临界转速越大,润滑状态更稳定,摩擦副分离越困难.  相似文献   
76.
赵剑  徐健  李晓东  田静 《声学学报》2007,32(5):447-453
采用固定系数滤波器和自适应滤波器相结合来实现一种有源抗噪声护耳器系统。固定系数滤波器除了降低宽带噪声,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减小次级通道的不确定性。固定系数滤波器和次级通道滤波器都采用H_2/H_∞优化方法设计得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固定系数滤波器提高了自适应算法的稳定性,护耳器系统在宽带和周期性噪声环境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77.
表面活性(可控)接枝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是材料与外界接触的窗口,材料的众多性质,如耐磨性、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的构成.可通过在材料表面接枝不同的聚合物链使之满足不同的需要.表面引发的活性(可控)聚合可得到分布均匀、厚度可控的接枝层,因而成为表面改性中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系列表面引发的活性(可控)聚合技术及其应用举例,对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小孔径方阵对大气中运动声源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大气中小基阵无源声探测精确定位模型问题。利用小基阵中全部声程差量建立全部简单模型,用最佳线性融合方法获得精确定位模型,组合模型的精度高于每一个简单模型的精度。建立了对空间立体阵和平面阵的通用建模方法。该模型避免了小基阵对空间声源定位的盲区效应。用平面正方形阵外场试验数据对定位模型进行了检验,试验数据包括了声源在一定高度作直线运动、俯冲运动、转弯运动、绕圈四种运动。得出了声源的运动轨迹,验证了该模型对低空声源的定位精度高和方差小,特别是对方位角的定位精度高。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对广泛采用的平面正方形阵、正五元空间阵、正四元空间阵和正四面体阵建模。  相似文献   
79.
田静 《声学学报》1996,21(S1):573-579
将简正方式有源控制的概念引入房间声场的控制,除了需要从理论上解决空间声场的有效采集与重建问题以外,更重要的还要从实验上解决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控性。本文对房间声场的简正方式有源控制进行了概念性的理论分析,从逐步补偿反馈控制系统的潜在不稳定极点入手,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结果,很好地说明和解决了简正方式有源控制系统的一些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80.
微穿孔板吸声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克  田静  焦风雷  吕亚东 《声学学报》2005,30(6):498-505
简述了马大猷教授的微穿孔板基本理论、微穿孔板吸声体在扩散声场以及在高声强环境下的理论要点。比较详细地讨论了30年来与马大猷教授所提理论相对应的实验研究结果及应用发展情况。基于马大猷教授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关衍生结构——管束微穿孔板。对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表明:微穿孔板吸声体将成为新世纪的绿色理想吸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