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4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4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纳米钛酸钡的水热合成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艳敏  王越  王公应 《合成化学》2003,11(4):300-306
综述了水热合成纳米钛酸钡的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发展趋势。参考文献57篇。  相似文献   
9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钒-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V/Cu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用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焙烧温度为550℃,V∶Cu摩尔比为4∶1条件下制得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该催化剂上苯酚的转化率为37.0%,甲基苯基碳酸酯及碳酸二苯酯的总选择性为96.8%.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可知,该催化剂的物相组成为V2O5和CuV2O6.催化剂使用三次后苯酚转化率从37.0%降至23.7%,多次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即可再生,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几乎和新鲜催化剂相当,其苯酚转化率达到36.2%.  相似文献   
93.
王克冰  姚洁  王越  王公应 《分子催化》2007,21(3):224-228
以硫酸为催化剂,研究了三聚甲醛与甲酸甲酯偶联合成乙醇酸甲酯和甲氧基乙酸甲酯的反应中,催化剂浓度、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产物收率和系统压力变化的分析,并结合与其它不同酸强度催化剂的对比,得到甲醛的活化是偶联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催化剂的酸强度决定其对甲醛的活化能力,是影响偶联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道用猪、小白鼠和大白鼠肝细胞质膜与胰岛素(100—150μU/ml)保温后,从膜至少释放两种胰岛素介体(Insulin mediator或Insulin chemical mediator),即组份1和组份3。它们能抑制脂解激素和福司可林(Forskolin)所刺激的脂肪细胞的cAMP形成及促进细胞的脂肪合成。组份1的分子量约为3700—4000,组份3约1000—1500dalton。组份1胰岛素介体为本文第一次报道的新发现的化合物。糖尿病小白鼠或大白鼠的肝细胞膜产生此种介体比正常动物的明显下降,但经体内注射胰岛素治疗后,则介体的释放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5.
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测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实验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石竹烯氧化物(12.01%)为标准物,以二甲亚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艾叶油微胶囊进行石竹烯氧化物含量测定。二甲亚砜和石竹烯氧化物的出峰时间分别为4.75和14.68min,且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空白微胶囊在两者对应出峰位置处无干扰;线性范围为1.2~19.2mg/L;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均符合分析的要求。艾叶油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97.6%。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靠、准确、稳定,可用于艾叶挥发油微胶囊包封率的测定来控制微胶囊质量。  相似文献   
96.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V2O5-SO2-4/ZrO2-Al2O3系列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使用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评价了催化剂活性,并通过热重、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比表面积测定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载体在0 ℃陈化,最终样品于600 ℃焙烧,钒浸渍浓度为0.005 mol/L, 且后于硫酸溶液浸渍时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酯化率为99.71%,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V的引入使活性四方相ZrO2更加稳定, 0 ℃陈化促进了四方相ZrO2微晶生成, 600 ℃焙烧使催化剂既具有较多活性四方相ZrO2, 又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催化剂中形成了固体超强酸结构,且改性后 S = O 吸收峰及劈裂程度增强,催化剂活性中心数目增加,Al2O3, ZrO2, SO2-4和助剂V发生了相互作用. 低温陈化虽然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但是略微降低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为了进一步提高La-Ca-Mn-O体系巨磁阻陶瓷的转变温度,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_(0.67)Ca_(0.33)MnO_3巨磁阻陶瓷柱状(φ13 mm×8 mm)样品,研究了不同切型对转变温度的各向异性的影响.通过R-T曲线测量发现沿与样品压力轴垂直和平行的方向切割制成的样品,在零磁场和施加0.5 T的磁场强度时转变温度均相差80 K.利用XRD和SEM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结构,初步解释了转变温度差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98.
采用光学浮区法生长了尺寸为(6~8)mm×(40~ 80)mm的Ba1-xSrxTiO3晶体(x=0、0.01、0.016、0.02),并对其生长温度、旋转速度、生长速度等生长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固液面稳定,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显示样品具有较好的晶体质量.XRD测试显示Sr2+的掺入能够抑制BaTiO3六方相的生成,BaTiO3四方相衍射峰向高衍射角方向移动.各组分晶体样品红外透过率超过80;.拉曼光谱显示存在峰值为489~496 cm-1的峰,这可以被认为是三方相的存在证据,这一变化应该为Sr2+的掺入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9.
非相邻冷热源间强化传热新技术--热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热环是泵或风机驱动的动力型分离式热管的简称,它为解决非相邻冷热源间的强化传热问题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解决办法。本文对热环的循环工质、驱动方式、性能系数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对气相驱动方案进行了验证性实验。最后,对热环与非分离式热管、重力型分离式热管、水回路方法在非相邻冷热源间热量传递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微波消解优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山茶油中痕量砷;在多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消解酸配比条件下,微波消解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0.3g茶叶对照品和0.3g山茶油样品过程中,消解酸为6mL硝酸+4mL过氧化氢的平行性和回收率最好.山茶油样品回收率为92%-102%;RSD为5.06% 。该法适用于山茶油中痕量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