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4篇 |
晶体学 | 17篇 |
力学 | 63篇 |
综合类 | 41篇 |
数学 | 93篇 |
物理学 | 3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 MTMD)是由许多频率成线性分布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组成。可能的系统参数组合形成 5种 MTMD,即 MTMD-1~MTMD-5。基于在基底加速度作用下具有一般 MTMD时结构的加速度传递函数 ,建立了 MTMD-1~ MTMD-5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 ( ADMF)的统一模式。利用 ADMF和数值寻优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最优参数研究。最优参数包括 :最优频率间隔、最优阻尼比、最优调谐频率比。大量的数值比较表明 :在MTMD地震反应控制工程中 ,应优先选择 MTMD-1。 相似文献
102.
用微波消解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的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微波消解 -有机溶剂提取 -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对消解液、微波辅助加热条件及提取溶剂进行了优化实验 ,选择冰醋酸 -高氯酸 (体积比4∶1)在600W微波功率下接受辐射2min分解鱼肉样品 ,用30 % (φ)苯的石油醚溶液提取 ,对各种有机氯农药的回收率除 p,p′_DDT为60.3 %外 ,其余均在83.4 %~109.6 %之间 ,与水浴加热分解的国家标准方法相当。该法具有快速 ,灵敏度、精确度、准确度高等优点 ,适用于大批量食品和生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03.
104.
由XPS研究CO2在低压甲醇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XPS,在模拟工业催化剂和实际操作条件下,对低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的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及反应状态下,催化剂表面没有稳定的Cu~(2+)、Cu~+离子存在,仅Cu~0能被检测到;ZnO被还原,形成缺氧结构ZnOx(X≤1),表面出现氧空位.认为高度分散的Cu~0与其紧密接触的部分还原的ZnOx联合组成了甲醇合成的表面活性中心,也即表面上的Cu-Zn-O(“口”为氧空位)构成了最佳合成活性单元.提出反应原料气中适量CO_2的加入有助于金属Cu微晶的分散,认为CO_2的作用主要是使反应气氛中含有一定的氧化势,它与原料气中的CO+H_2一起,对金属Cu微晶起氧化还原作用.CO_2可将Cu~0氧化成Cu~(?+)(甚至Cu~+).但Cu~(?+)会马上被CO+H_2还原成Cu~0.通过这样的氧化还原循环,阻止了Cu微晶的聚集长大,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讨论了氧化还原分步滴定的有关条件,导出了其电位判断式,并对分步滴定的终点突跃和指示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分步滴定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利用平行板电极装置及飞行时间质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四甲基硅进行了多光子电离光谱及飞行时间质谱的研究得到了激光激发波长在390.6nm处硅原子的一个单光子共振峰,获得了该分子在这个波长点处的飞行时间质谱,并据此讨论了四甲基硅MPI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9.
110.
釉灰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传统釉用核心原料,其中以景德镇生产的釉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正所谓“无灰不成釉”。它不仅成就了景德镇宋元明清的制瓷盛况,而且拥有复杂、严谨且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制备工艺,其原料选择、工艺原理、釉用机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研究者探究我国古代制瓷“秘诀”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采集了狼萁草等四种典型柴草和两种石灰石,分别进行了煅烧实验,并借助ED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各原料灰化后的化学组成及不同煨烧次数所制得釉灰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进行科学表征和对比研究,初步剖析了釉灰制备采用独特的三次煨烧工艺的科学意义。结果表明,狼萁草化学组成中Fe2O3和MnO含量分别高达1.41%和1.52%,而P2O5含量则为四者中最低的0.54% ,不仅有利于景德镇传统灰釉呈现 “白中泛青”的效果,还有利于提高釉层的透明度,促进景德镇传统釉下青花等彩绘瓷的发色。灰色石灰石不仅CaO含量低于黝黑色石灰石,且MgO含量更是高达35.79%,这正是古代制灰匠偏爱选择黝黑色石灰石的主要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煨烧次数的增加,不仅釉灰化学组成中的K2O,P2O5,MnO,Fe2O3的含量均呈明显递增趋势,且其物相组成中的CaCO3含量呈递增趋势,而Ca(OH)2含量则刚好相反,呈下降趋势,这不仅有利于景德镇瓷器呈现“颜如玉”的外观特质,也有利于克服配釉过程中釉浆因含一定量的Ca(OH)2而引起的“作浓”现象。可见,釉灰制备选用独特的原料及其煨烧工艺,是景德镇古代灰釉独具特色并得以长期发展的技术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