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化学   445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51篇
物理学   3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霉菌污染是坚果质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实现其快速检测对于坚果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曲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是坚果霉菌污染的主要污染菌群,根据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及3对特异性分子信标探针,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坚果中曲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方法。通过对q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得到良好的扩增曲线和标准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曲霉属2.5×10^(-2)ng/mL(约741 CFU/g),青霉属8.7×10^(-3)ng/mL(约500 CFU/g),镰刀菌属5.6×10^(-3)ng/mL(约454 CFU/g)。本研究为坚果中霉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相对于国标检测方法需要耗时7 d,本方法用于检测坚果中的霉菌,用时仅为3 d。  相似文献   
132.
针对极限学习机的随机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演化的极限学习机算法模型(DE-ELM).采用差分演化算法(DE)对极限学习机(ELM)随机给定的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阈值进行寻优,降低了随机性给ELM造成的影响,减少ELM网络震荡,提高了ELM预测精度.并且将DE-ELM应用在电池SOC的预测上,同时与ELM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E-ELM在电池SOC预测上的表现优于ELM和BP神经网络,能满足电池SOC的预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3.
建立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检测高氯废水中低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通过提高催化液中硫酸银的浓度(46 g/L)充分络合氯离子,同时降低消解液中重铬酸钾的浓度至0.061 2 mol/L来抑制重铬酸钾与氯离子的反应,达到有效消除Cl~–干扰的目的。水样在165℃消解30 min,于600 nm波长检测吸光度,标准曲线法计算COD。实验结果表明,水样中COD质量浓度为20 mg/L时,2 000 mg/L的Cl~–不干扰COD的测定(相对误差小于10%),并且随着COD质量浓度的增加,Cl~–产生的干扰误差逐渐降低。对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COD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0%~103.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1%~6.33%(n=6)。该法快速,有毒试剂用量小,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精密度,可以用于多数工业废水中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4.
超超临界机组汽水分离器在机组启动及高、低负荷下的运行状态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在汽水分离器湿态运行模式下,分离器内为汽水混合物,分离器起汽水分离作用,因此通过控制给水流量来控制分离器水位对机组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模糊控制器来实现汽水分离器的水位控制,并采用 MATLAB 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得出相关参数和运行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削弱PID控制中超调的现象,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35.
在反转恢复测试中磁化矢量的演化特征:辐射阻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辐射阻尼存在下,水样(90% H2O in D2O)的反转恢复实验表明:当两脉冲的相位相差180°且反转脉冲角<180°时,或两脉冲相位一致但反转脉冲角>180°时,在检测期观测到的信号强度将不发生从负极大值到正极大值的突变;在同样的条件下,如果存在频率偏置,信号强度存在波动,即beating效应.只有当两脉冲的相位一致而反转脉冲角<180°时,或两脉冲的相位相差180°但反转脉冲角>180°时,在检测期信号强度才发生突变,即jumping效应.这些现象都可通过辐射阻尼理论予以合理地解释.另外,在检测期当磁化矢量运动到-z轴附近(对应于τ=Trdln{tan[(π±δ)/2]}),信号强度与理论预计的偏差实际上与T1弛豫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6.
在180°脉冲加z方向脉冲梯度场作用后,采样得到90%水样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其具有几乎完整的双曲正割函数特征,并通过付立叶变换得到其频谱,发现其具有强烈的震荡特征,这与通常用不完善的180°单脉冲观测到的相位畸变有所不同,并且发现这种强震荡只有在强辐射阻尼存在下以及θ0非常接近180°时才能观测到.在辐射阻尼线型理论基础上,合理的理论计算已进行,我们得到了与实验观测相当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7.
合成了13个标题化合物ROCOCH2CH2SnCl3.L (R=C1-5烷基;L=DBSO, HMPA), 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n-PrOCOCH2CH2SnCl3.DBSO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该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P212121; a=1.062, b=1.427, c=1.635; Z=4。该化合物为含有分子内羰基配位和Lewis碱配位的具有畸变八面体构型的单分子有机锡化合物。研究了CH3OCOCH2CH2SnCl3.L和醇的酯交换反应, 提出了分子内Lewis酸催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8.
以CH4、N2加热含氨、硫化氢水相混合物, 在3500V高压、电火花连续放电24h, 考察H2S在化学进化中的作用. 气相用质谱分析 , 水相经浓缩纯化并制成衍生物, 气相色谱测定有14种氨基酸. 体系中若无硫化氢时, 只生成六种氨基酸. 这表明硫是合成生命基础分子的必需元素, 可能在原始地球空间的化学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chielectric relaxation theory was demonstrated, chielectric relaxation that selectively probes chromophore reorienta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was described by the Havriliak Negami(HN) function, chielectric spectra of several nonlinear optical (NLO) polymers were fitted well by the HN function. To describe the scaling of chromophore reorientation relaxation in frequency domain, two-shape parameters m and n describing the low- and high- frequency wings of the chielectric spectra need to be specified, besides the chielectric characteristic relaxation time τ and the chielectric strength Δχ(2). From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s of m and n of NLO polymer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romophore relaxation and the a relaxation of the polymer host have been revealed.  相似文献   
140.
激波诱导气流与液幕、液柱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波管对激波诱导气流与液幕、液柱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发现,这种相互作用下的液体块变形破碎过程与以往对于液滴进行的研究结果很不相同。当激波与液幕相互作用时,阴影照片和直接照相都表明,液幕的变形破碎行为有很强的三维性,较之液滴的变形破坏机理更为复杂,并且在局部区域,初始时刻液幕破碎抛撒的速度相较激波诱导气流速度为快,本文应用一维变截面激波管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