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6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1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01.
偏钨酸盐类,尤其是偏钨酸铵(AMT),由于水溶性特别大,近年来对于它们的制备及应用,正在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有关AMT的制备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近时期以来,专利报导又相当多。除用氢型离子交换树脂酸化仲钨酸铵(APT)外,主要是用APT加热控制脱氨法以及APT溶液的电解法。仲钨酸铵在加热脱氨时,虽然可以控制温度以及氨和水的分压力,但  相似文献   
202.
N,N′-对羧苄基吲哚三菁敏化纳米TiO2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N, N′-对羧苄基吲哚三菁(Cy5)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敏化的条件.结合Cy5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光吸收阈值,初步确定Cy5电子基态和激发态能级位置.结果表明,Cy5电子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TiO2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因而使用该染料敏化可以显著提高TiO2纳米晶的光电流,使TiO2纳米晶电极吸收波长由紫外光区红移至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在膜厚为6.5μm、敏化时间为6 h的条件下IPCE值(incident photo-to-electricity conversion efficiency)最高可达46.4%,总的光电转换效率η为1.70%.  相似文献   
203.
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环保性能优异等特点引起人们的兴趣.二氧化锰具有天然含量丰富、绿色环保、高比容量和晶体结构多样性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电极材料.但二氧化锰的导电性能差,工作过程中结构不稳定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本文对本课题组和国内外学者多年来对MnO2应用金属掺杂、硫化物、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复合、微观结构改性构建核壳结构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并展望今后的工作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4.
一、前言胍类衍生物迄今尚无简便的分离方法。济普(Zijp)曾利用共弱碱性于PH 4緩冲液处理之whotman 1号滤紙上以正丁醇(水铇和的)进行分离。作者驗証的結果表明:該法所得的R_f值彼此相近且斑点拖尾,很难完全分离。为此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以硼酸、草酸和檸檬酸处理滤紙,并以高碳醇作流动相,使四种芳香族胍类衍生物彼此完全分离,色譜斑点正常。用次氯酸鈉作显色剂,可使供試胍类呈深棕色斑点,其灵敏度达1微克。  相似文献   
205.
本文测出:天花粉蛋白分子量为24000,有219个氨基酸残基。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a=75.64埃,b=75.52埃,c=88.85埃,β=99.51°,每个不对称单元内含2个分子。 用UO_2Ac_2和K_2Pt(NO_2)_4浸泡获得两个重原子衍生物,按照多对同晶置换加反常散射的联合概率法求得母体相角,计算了5埃和4埃分辨率电子密度图,从图上分辨出两个独立分子的界面,分子大小约为45×40×35埃~3,每个分子中有4段棒状的电子密度更为清晰,可辨认为α-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206.
循环伏安法的电扫描方式对苯胺聚合产物形貌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有0.2 mol.L-1苯胺的0.5 mol.L-1H2SO4溶液中,以扫描速度50 mV.s-1,扫描电位为-0.1~0.9 V,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金属Ti基体上,通过控制扫描方式分别得到了颗粒状、纤维状及管-片状的苯胺聚合产物,分析了形成不同形貌聚苯胺的原因,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不同形貌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貌聚苯胺的形成是由于聚苯胺的成核及生长模式不同,而无论何种形貌的聚苯胺膜都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其中,管-片状聚苯胺的膜层阻抗最小,导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循环伏安的电化学方法在金属钛基体上先后进行苯胺的聚合和金属铂的电化学沉积,得到以金属钛为基体的聚苯胺载铂电极(Pt/PAn/Ti),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甲醛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考察了载铂量对甲醛氧化效果的影响及PAn在电催化氧化甲醛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载铂量与甲醛的氧化有一定的关系,PAn的存在使得铂微粒分散程度更好,有效面积更大,与相同铂沉积量的Pt/Ti电极相比,甲醛在其上的正向扫描氧化峰电流密度增加了2.3倍,电位负移了40mV;反向扫描氧化峰电流密度增加了5倍,电位负移了30mV。同时,PAn的存在也增强了电极的抗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208.
旋转直管内气固或液固两相流动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进家  姜培正 《力学季刊》1997,18(2):134-139
本文针对旋转直管内气固或液固两相流动,建立了经过适当简经处理的颗粒无量纲运动方程,得到了稳定状态下直管内颗粒的浓度分布公式,从而为气固两相流风机或液固两相流泵的颗粒浓度分布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9.
构建化学教育类系列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者构建由必修、选修、教育实践课程组成的化学教育类系列课程体系,进而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高师化学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10.
利用两相湍流KET模型对90°弯管内气固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弯管内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并提出用颗粒动理学压力来定性表征弯管内磨损严重部位,为管道抗磨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