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化学   16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不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借助种子媒介纳米金属生长法将纳米金直接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试验发现纳米金粒子在电极表面覆盖率为5.4×10-10 mol·cm-2,[Fe(CN)6]3-/[Fe(CN)6]4-氧化还原电子探针的试验证明,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是使用交联剂制备电极的四倍.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抗坏血酸在该电极表面的氧化峰电位负移150 mV,峰电流提高2.2μA,同时与尿酸的氧化峰电位差达到186 mV,可用于抗坏血酸和尿酸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52.
超级电容器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新型储能元件,其大的比电容、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快速的充放电过程等优良特性,使其在电能储存及转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是它的技术核心。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利用其他导电物质对石墨烯进行改性和复合,可以在保持其本身独特优点的同时提高作为电极材料的导电率、循环稳定性等其他性能。本文从半导体/石墨烯复合材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3个方面综述了复合改性后的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复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的对比分析,指出石墨烯基复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未来研究内容是开发低成本、高比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水果和土壤样品中四螨嗪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水果或土壤样品用丙酮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对四螨嗪在水果和土壤中在4个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螨嗪在柑橘(全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6.9%~93.1%(RSD为7.4%~9.4%),在苹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4.1%~95.1%(RSD为5.9%~9.7%),在葡萄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8.8%~93.7%(RSD为8.0%~10.1%),在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8.6%~96.1%(RSD为7.0%~10.2%),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3.0%~96.8%(RSD 6.7%~12%)。该方法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水果和土壤中四螨嗪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54.
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孟宪伟  唐芳琼  冉均国  苟立 《化学通报》2001,64(6):365-367,364
二氧化硅和金或铂组成的复合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其效果明显优于这三种纳米颗粒单独使用时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除了具有吸附浓缩效应,吸附定向和量子尺寸颗粒 应外,复合纳米颗粒比单独一种纳米颗粒更易于形成连续势场,降低电子在电极和固定化酶间的迁移阻力,提高电子迁移率,有效地加速了酶的再生过程,因此复合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传感器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55.
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的组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尺寸为210 nm、含羧基的聚苯乙烯(PS)微球,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对其形状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甲基丙烯酸改性后得到了表面为高密度电荷的单分散性PS微球.用垂直沉积法快速制备出在较大范围(大于1 cm2)呈现很好有序性的密排结构聚苯乙烯胶体晶体薄膜,其在590 nm波长处存在光子带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这种胶体晶体是面心立方(fcc)密排结构.  相似文献   
56.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苯胺(EG/PANI)复合材料,将Fe_3O_4负载于EG/PANI表面,得到具有电磁吸收性能的EG/PANI/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和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吸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掺杂浓度为0.05 mol/L,匹配厚度d=2 mm时,样品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在8.64 GHz处达到-37 dB.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最小反射损耗峰向低频移动,对应的匹配厚度逐渐变厚.材料的介电弛豫极化、涡流损耗及λ/4模型的干涉相消现象出现的双峰,使EG/PANI/Fe_3O_4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求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多模速率方程组,得到了不同偏置电流下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模式数目(定义为输出谱线半宽度内的模式数目)的表达式,首次从理论上预计了在阈值电流附近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模式数目.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和实验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8.
在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min下,采用顶空分离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对9个不同批次的烟用香精的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根据方法的精密度试验结果,建立了烟用香精的指纹图谱。对上述9个样品所得18个共有峰以及所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利用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和欧式距离比值法计算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3种方法计算出的相似度变化趋势一致,均能判断出样品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59.
采用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建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空白对照组与血瘀模型组中血浆代谢物,用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在血瘀模型组大鼠血浆中检测出46个差异代谢物,血瘀模型组中乙酰胆碱、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胞嘧啶、乙酰肉碱等21个代谢物显著上调,吲哚丙酸、LysoPC(14:0)等25个代谢物显著下调,可能与脂质代谢、半乳糖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糖酵解、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有关。代谢产物可作为血瘀证研究中的重要标记物,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可为临床血瘀疾病的诊断及选用药物治疗提供思路,为后续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纳米ZnO增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提高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以纳米ZnO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定酶膜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用戊二醛进行交联,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GOD可牢固地固定在电极表面,在相同葡萄糖浓度下,加入纳米颗粒的电极的电流响应值比未加颗粒的高约100倍,电极重复使用46次后电流响应值仅下降到初始的70%。电极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同时对温度、溶液pH值以及溶剂对电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优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