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10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用X光衍射测量了低温凝聚InSb膜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并同时测得在该结构下相应的电导。X光衍射指出,具有最高Tc的结构是六方晶系InSb相,它相应于125 kbar下的InSb结构。本文提出一个类半导体相和亚稳金属相的混合态导电模型,按此模型作了理论计算,理论较好地符合实验测得的电导温度关系并较好地解释了超导相交的反常。我们还从实验上测得亚稳金属相InSb膜和非晶态半导体InSb迭层膜的行为,解释了InSb膜亚稳中间相的Tc。  相似文献   
162.
基于紫外光照射下硝酸根能够转化生成过氧化亚硝酸酯及过氧化亚硝酸酯氧化鲁米诺而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流动注射光化学反应测定痕量硝酸根的新方法。测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是5×10(-8)~1×10(-4)mol/L,进样频率为60~80次/h.  相似文献   
163.
针对传统矩阵变换器存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矩阵变换器,称为Boost交直交矩阵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 介绍了该拓扑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推导了其电压传输比与占空比之间函数关系的解析表达式,着重阐述了所采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本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对该新型电路拓扑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实现电压传输比和输出频率的任意调节,且输出波形的正弦性好、失真度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固有缺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boost交直交矩阵变换器 电压传输比 双闭环控制策略 仿真  相似文献   
164.
Three new Zn(Ⅱ) coordination polymers, namely [Zn_2(suc)_2(bib)_2]_n·nH_2 O(1), [Zn(glu)(bib)]_n·4 nH_2 O(2), and [Zn(adp)(bib)]n(3)(bib = 1,4-bis(N-imidazolyl)butane, H_2 suc = succinic acid, H_2 glu = glutaric acid, H_2 adp = adipic acid) have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Compound 1 features a 3D framework with 4-connected hxg-d topological network, compound 2 is comprised of 2D 4~4-sql-type sheets, and the adjacent 2D sheets are further packed into a 3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via intermolecular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compound 3 is a 3D framework with 4-fold interpenetrating dia topology. The structural comparison of these three compounds demonstrates that the topological variations can be well controlled by employing aliphatic dicarboxylate ligands with different spacer lengths. Moreover, the thermal stabilities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m were also studi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65.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木蝴蝶中黄芩素和白杨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爱玲  孙清华  柳仁民 《分析化学》2006,34(Z1):243-246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木蝴蝶黄芩素和白杨黄素的方法.两相溶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固定相为5555(V/V)体系的上相,以5555(V/V)和5573(V/V)体系的下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从300 mg木蝴蝶粗提物中一步分离纯化得到25.5 mg黄芩素和36.6 mg白杨黄素.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分别为99.2%和100%.其化学结构由1H-NMR 和 13C-NMR鉴定.  相似文献   
166.
基于抗坏血酸光化学还原亚甲基蓝光化学反应,建立了流动注射光化学反应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2~5.60μg/ml,进样频率为55~60次/h。应用于医用维生素C片剂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7.
建立了一种非平衡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监测水中氯化苄的新方法,整个分析过程只需15min。85μm的聚丙烯酸酯涂层(PA)对水中的氯化苄有较好的萃取效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0μg/L,检出限为0.9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9.86%,用于河水中氯化苄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8.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木蝴蝶黄芩素和白杨黄素的方法。两相溶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固定相为5:5:5:5(V/V)体系的上相,以5:5:5:5(V/V)和5:5:7:3(V/V)体系的下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从300mg木蝴蝶粗提物中一步分离纯化得到25.5mg黄芩素和36.6mg白杨黄素。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分别为99.2%和100%。其化学结构由^1H-NMR和^13C-NMR鉴定。  相似文献   
169.
染发类产品中氧化型染料种类多,实际样品测定时干扰多,建立染发类产品中多种常用染料的测定方法,为该类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技术手段十分必要。该研究根据染料使用频率分组,采用能够屏蔽硅羟基和金属离子影响的C_(18)柱,优化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32种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确证方法。样品以10 g/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为抗氧化剂,用无水乙醇-水(1∶1,v/v)混合溶液冰浴超声提取10 min。HPLC方法采用甲醇、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分两个液相色谱条件进行梯度洗脱分离,于280 nm波长下检测,其中一个HPLC条件中的相互干扰组分均在另一个HPLC条件下完全分离,避免了实际样品检测时组分间的干扰,并排除了32种以外的其他15种常用染料的干扰。HPLC-MS/MS方法分别采用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乙腈和5 mmol/L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的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模式下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HPLC和HPLC-MS/MS两个方法中,日内精密度和48 h内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0%,回收率为82.6%~114.9%(RSD<10%)。HPLC方法中32种染料在大约10~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9.7~40.1μg/g;HPLC-MS/MS方法中氢醌线性范围为2.0~79.7 mg/L,检出限为8.0μg/g,其他组分线性范围约为0.1~4 mg/L,检出限为0.01~0.4μg/g。采用HPLC、HPLC-MS/MS两个方法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方法同时测定实际样品,共检出16种染料,检出含量范围为58~25160μg/g。3个方法检测结果的RSD为1.9%~10.1%。该研究增加了HPLC-MS/MS确证方法,适应化妆品法定检验中的未知物确认程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0.
A scheme is proposed for implementing a controlled-NOT gate vi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SQUID) in cavity-QED. The controlled-NOT gate can be achieved by coupling the SQUID to a single-mode microwave cavity field or classical microwave pluses. The scheme may be experimentally realiz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