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0篇 |
免费 | 947篇 |
国内免费 | 127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519篇 |
晶体学 | 106篇 |
力学 | 436篇 |
综合类 | 181篇 |
数学 | 824篇 |
物理学 | 23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76篇 |
2007年 | 223篇 |
2006年 | 213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177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181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178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58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4年 | 3篇 |
1959年 | 7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聚合物前驱体衍生SiC纳米棒的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硅氮烷前驱体热裂解方法制备SiC纳米棒,并利用SEM、XRD和EDX表征了SiC纳米棒的结构和组成,表明得到的SiC的组分比C:Si接近1:1。用微区Raman和光致发光方法研究了纳米棒的光学性质。观测到SiC的TO模式对应的Raman峰和相邻肩峰。对SiC纳米棒观测到其紫外3.25eV附近强的光致发光峰,我们认为它归结为α型SiC带间的跃迁。通过XRD、Raman和光发射谱,我们推测前驱体热裂解得到的SiC纳米棒是一个混晶,纳米棒的表层是立方晶,而内层主要为a—SiC。 相似文献
32.
利用abinitio方法对SiH3+O(3P)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MP2/6-311+G(d,p)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SiH3+O(3P)→IM1→TS3→IM2→TS8→HOSi+H2为主反应通道,其他可能存在的次要产物有HSiOH+H、H2SiO+H和HSiO+H2.HOSi、HSiO和HSiOH(cis)还可能进一步解离生成SiO.另外,计算结果对SiH4+O(3P)反应机理中存在的争议给出了可能的解释,认为Withnall等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产物HSiOH、H2SiO和SiO并不是SiH4+O(3P)反应的直接产物,而是来自副反应SiH3+O(3P). 相似文献
33.
评价网络中节点的信息传播影响力对于理解网络结构与网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基于最短路径的指标,如接近中心性、介数中心性以及半局部(SP)指标等相继用于评价节点传播影响力.最短路径表示节点间信息传播途径始终选择最优方式,然而实际上网络间的信息传播过程更类似于随机游走,信息的传播途径可以是节点间的任一可达路径,在集聚系数高的网络中,节点的局部高聚簇性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扩散,若只考虑信息按最优传播方式即最短路径传播,则会低估节点信息传播的能力,从而降低节点影响力的排序精度.综合考虑节点与三步内邻居间的有效可达路径以及信息传播率,提出了一种SP指标的改进算法,即ASP算法.在多个经典的实际网络和人工网络上利用SIR模型对传播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ASP指标与度指标、核数指标、接近中心性指标、介数中心性指标以及SP指标相比,可以更精确地对节点传播影响力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34.
针对直线感应加速器控制系统大多数前端设备为带通讯接口的慢速设备的实际情况,采用异步通讯模块Asyn和基于字节的模块StreamDevice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该类设备在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EPICS)架构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国产或自行研制的设备的命令格式不是SCPI格式,而控制系统常需要在一个I/O命令中写入多个参数(PV),而StreamDevice协议中,多个PV设置无法在一个协议函数中实现。采用EPICS实时数据库的Calcout记录作为多参数输入容器,将多个PV组成一个结构化数组,从而实现多个PV变量的同时设置。同样,针对多参数同时读取的情形,使用waveform记录在一次读入操作中能获取多个PV变量的值。 相似文献
35.
36.
在pH 2.2 BR缓冲介质中, 磷钨杂多酸(PTA)与格拉司琼(GSN)相互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 不仅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 还导致共振散射光谱(RL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LS光谱, 最大RLS峰位于333 nm附近, 其RLS增强程度与格拉司琼浓度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和线性范围分别为12 ng/mL和0.04~3.0 μg/mL。文中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和RLS光谱特征, 优化反应条件的影响, 据此发展了以磷钨杂多酸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格拉司琼的新方法。将方法用于血清中格拉司琼含量的快速定, 结果满意。讨论了离子缔合反应和RLS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37.
38.
用近红外无损肌氧及运动心率检测技术评定100 m极量强度运动对心脏冲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连续双波长近红外光技术测量肌肉中血红蛋白含氧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运动心率无线实时采集设备,设计了检测实时肌肉组织血氧含量和瞬时心率实验方案,对6名健康男性进行了100 m跑同步实测实验。实验表明,肌肉组织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在100 m跑结束后继续降低,达到最低值的时刻滞后于运动结束时刻的时间为(6.65±1.10)s;心率则在运动结束后继续上升,达到最高值的时刻滞后于运动结束时刻的时间为(8.00±1.57)s。这些结果显示了双波长近红外光组织氧测试技术和运动心率无线实时采集系统能够正确检测极量强度运动时的血氧参数和心率,揭示了极量强度运动过程中肌肉中氧运输与消耗的过程及其与心率之间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