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150篇
晶体学   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7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2,4,6-三甲基苯甲酸(2,4,6-TMBA)、邻菲咯啉(phen)、高氯酸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d(phen)(2,4,6-DMBA)2(H2O)。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I41。晶体中镉原子与1个邻菲咯啉的2个N原子、2个2,4,6-三甲基苯甲酸酸根中的3个羧基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晶胞参数:a=2.042 5(7) nm,c=1.395 2(5) nm,V=5.820(3) nm3,Dc=1.454 g·cm-3,Z=8,F(000)=2 608,GooF=1.064,R1=0.034 8,wR2=0.070 4。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对晶体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240.0 ℃以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2.
One dimensional chain nickel(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has been synthesized with 2,4,6-trimethylbenz-oic acid, 4,4′-bipyridine and nickel perchlorate anhydrous, and characterized in the solvent mixture of water and methyl-alcohol. Crystal data for this complex: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2.154 7(7) nm, b=1.131 9(2) nm, c=1.655 7(8) nm, β=129.66(3)°, V=3.108 7(19) nm3, Dc=1.370 g·cm-3, Z=4, F(000)=1 360, final GooF=1.042, R1=0.034 4, wR2=0.078 7.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nickel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of two 4,4′-bipyridine molecules and four oxygen atoms from two 2,4,6-trimethylbenzoic acid molecules and two water molecules, respectively,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cyclic voltametric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s also reported. CCDC: 649415.  相似文献   
103.
One Complex{CdI(phen)(H2O)[C8H11O2(COO)]}·H2O with bicycle[2.2.1]hept-2-en-5,6-dicarboxylic acid [C7H8(COOH)2], hydriod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phen)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hydrothermal way and characterized. It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0.975 4(2) nm, b=0.990 0(2) nm, c=1.319 1(3) nm, α=89.146(4)°, β=69.800(3)°, γ=68.718(3)°, V=1.105 0(4) nm3, Dc=1.914 g·cm-3, Z=2, F(000)=620, Final R1=0.033 2, wR2=0.085 7, GooF=1.092.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cadmium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two oxygen atoms from one C7H10(COOH)2 molecule,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the 1,10-phenanthroline, one oxygen atom from one water molecule and one iodine ion, respectively,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The cyclic voltametric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s also reported. CCDC: 648242.  相似文献   
104.
稀土有机配合物在激光材料创制、结构探针、荧光免疫分析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  相似文献   
105.
超分子化合物是通过2个以上的物质经弱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序分子聚集体[1].配位化合物中的许多弱化学键,如氢键、偶极、疏水缔合和芳环堆砌等是构筑超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因素,作为无机新材料的超分子化合物,在光学、催化、磁性材料、导体和分子识别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5].  相似文献   
106.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以间硝基苯甲酸(m-nitrobenzoic acid)、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m-nitrobenzoic acid)2(phen)2]·(H2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中镉原子与2个phen的4个N原子和2个间硝基苯甲酸根的3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七配位的五角双锥结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7.
联用反应动力学、电荷衡算和物料衡算建立阴极冷却固定床草酸电合成乙醛酸反应器模型方程.针对反应器连续化操作过程,用正交配置法数值求解该模型方程.结果表明,在连续化操作的反应初期,反应液中的乙醛酸能够较快地达到预定浓度,但继续增加反应器的长度,反应的效果不明显.该模型还模拟了分段温控和部分回流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温控和部分回流均可较好地提高乙醛酸在阴极液中的浓度.计算结果与试验操作基本相符.该结果对阴极冷却固定床草酸电合成乙醛酸的连续化操作工艺和反应器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以邻乙酰氨基苯甲酸(o-ABA),1,10-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与高氯酸锌合成了标题配合物[Zn(o-ABA)(phen)2](ClO4)·0.5H2O。配合物(C66H50N10O15C12Zn2,分子量为1 424.80)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81 6(6) nm,b=1.635 6(8) nm,c=1.752 2(9) nm,α=95.733(9)°,β=93.083(8)°,γ=109.212(8)°;V=3.168(3) nm3,Dc=1.494 g·cm-3,Z=2,F(000)=1 460。最终偏离因子R1=0.048 2,wR2=0.098 3。晶体结构表明:锌原子与1个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2个氧原子,2个1,10-邻菲咯啉中的4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光谱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由水热法合成了锌化合物[Zn2(dib)(1,3-BDC)2(H2O)](1),1,3-H2BDC=间苯二甲酸,dib=1,4-二咪唑基苯),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R、TG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羧酸配体间苯二甲酸阴离子连接成一维双链,然后由1,4-二咪唑基苯连接成层状,此二维结构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目前深度学习算法难以实现快速高质量全息图的生成,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算法(RTC-Holo),在快速生成全息图的同时,提高了全息图的生成质量.整个网络由实值和复值卷积神经网络组成,实值网络进行相位预测,复值网络对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 SLM)面的复振幅进行预测,预测后得到的复振幅的相位用于全息编码和数值重建.在相位预测模块的下采样阶段引入注意力机制,增强相位预测模块下采样阶段的特征提取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网络生成纯相位全息图的质量.将精准的角谱衍射模型(angular spectrum method, ASM)嵌入到整个网络中,以无监督的学习方式进行网络训练.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在0.015 s内生成平均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高达32.12 d B的2K (即分辨率为1920×1072)全息图.数值仿真和光学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